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河南中药企业咋拉动大健康产业:标准化是成长梗阻

2016-10-28 08:49:57    来源:大河报

大健康产业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正成为中药企业跨界追逐的商业新“风口”。作为中药材资源大省,河南的中药企业在中药材深加工上正向着功能食品和保健品的方向深度推进,并获得初步成功,不过,标准化问题也正成为成长的“梗阻”。

河南中药企业咋拉动大健康产业:标准化是成长梗阻

走在“大健康”路上

“河南中药企业对大健康产业的开发已经在路上,比如西峡的功能食品香菇酱的开发,新乡的金银花茶开发和济源的冬凌草饲料开发等。”10月24日,宛西制药人士告诉记者。

大健康,是一个新兴产业。在权威解释中,大健康包括人体健康的相关产业,如保健产品、医疗用品、医疗器械、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而保健产品,就成为中药企业集体进入的新兴产业领域。

据了解,白云山、同仁堂、天士力、宛西制药等国内知名中药企业纷纷从中药工业跨界中药农业,进而进入大健康产业中。

记者了解到,宛西制药进入中药农业开发时间较早,在当地建立了自己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他们立足于当地全国最大食用菌生产基地的优势,进军到大健康产业,开发了仲景牌香菇酱,销往全国,并走出国门,成为功能性食品的引领者。“目前,香菇产业开发已经对接了资本市场,未来有机会做大做强。”

“早两年,汇源集团收购了灵宝的杜仲基地,在当地投资了8亿多元建立了年产30万吨的杜仲饮料开发项目,目前产品已经上市。”接近灵宝汇源金地杜仲产业有限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作为全国知名饮料生产商汇源集团进军大健康产业的力度很大。上述人士表示,“汇源集团很看好杜仲饮料市场”。

据介绍,杜仲不仅是上好的中药材,其雄株的花蕊还能开发成茶、饮料等。灵宝汇源金地杜仲产业有限公司现在还专门研发杜仲雄花茶,已经形成了一条汇集杜仲橡胶、杜仲医药、杜仲保健产业等生物产品的产业链,该产业链所开发的产品涵盖国防、交通、医药、保健等国民经济门类。目前,灵宝金地杜仲基地已发展到6万多亩。

济源作为中药材冬凌草的生产基地,前两年华润、国药、海王等中药企业集团蜂拥至济源,与济源全国最大的冬凌草生产企业——河南济世药业洽谈合作,开发冬凌草茶等保健功能产品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

中药企业向着大健康产业领域进军,内因是,中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会越来越大。人们富裕起来后,就会对生活质量、生命质量有更高要求,比如更注重养生,更注重保健,这就为大健康产业带来了机遇。”

大健康产业根基稳健

“我省将重点支持焦作‘四大怀药’、西峡山茱萸、济源冬凌草、卢氏连翘、封丘金银花、方城裕丹参、嵩县柴胡、唐河栀子、禹州禹白芷、南召辛夷、灵宝杜仲、辉县山楂等有代表性和特色中药材品牌化发展,增强道地药材品牌竞争力,推动中药材优质安全、供应充足、价格平稳,挖掘传统中医药文化内涵,恢复道地中药材主产区地位,实现我省由中药材资源大省向中药材产业强省转变。”记者在河南省政府新近出台的《河南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看到这样的描述。

显见,河南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提上了重要议程。这与河南作为中药材生产大省这一优势资源有关。

来自河南省工信厅的数据显示,全省拥有中药材2733种,其中植物类2299种、动物类365种、矿物类69种,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主产区,中药材品种数量、种植面积均居全国前三位,“四大怀药”、连翘、山茱萸、辛夷、杜仲、金银花、丹参、冬凌草等17种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及质量在全国居领先地位。

中药材的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开发正在深入推进。据了解,河南全省158个县(市、区)多数都有药材种植,获得原产地

标志认定的中药材有方城裕丹参、西峡山茱萸、封丘金银花、南召辛夷、卢氏连翘、焦作“四大怀药”等27个品种。药材种植基地发展较快,万亩以上规模的有温县、武陟的“四大怀药”生产基地,西峡、内乡山茱萸生产基地,封丘金银花生产基地,方城裕丹参生产基地,汝阳杜仲生产基地,卢氏连翘生产基地,南召辛夷生产基地,嵩县、辉县柴胡生产基地等,涉及40余个中药材品种。

为此,《规划》出台了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优质中药材生产工程、中药材技术创新行动、中药材生产组织创新工程,构建中药材质量保障体系、中药材生产服务体系、中药材现代流通保障体系等七大工程,来强化中药材产业的开发。

“中药企业的大健康产业开发,首先要解决的是原材料问题,特别是规模化生产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这不仅是中药企业在中药产业上持续健康成长的前提,也是中药企业进军大健康产业的前提和保障。这份《规划》给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值得实践落实。”上述宛西制药人士介绍。

“药食同源”的产业逻辑

《内经》记载:“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可称为最早的食疗原则。

“药食同源”是有着历史文脉的。食疗作为

中国传统的养生方式一直流传至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少中药企业也创新地将药材与食品相结合。

“凡是中药都可以食用,只不过有用量上的差异。毒性作用大的食用量小,而毒性作用小的食用量大,合理食用药食同源品种会对治未病有积极作用。”河南中医药大学一位专家向记者介绍。

“药食同源”正为大健康产业开发提供着实践支持,政府与市场正在合力推进。

政府扩大了药食同源品种的认定。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在之前被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的86种药食同源目录基础上,新增了15种包括人参、山银花、夏枯草、当归等在内的药食同源品种。

产业认识获得了市场的认同。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大健康产业获得市场机遇的前提。在人们的眼里,健康的定义已经不单是对身体而言,更是追求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环境、家庭、人群等全方位的健康。因此,大健康产业应时兴起。

政策助力,给大健康产业发展铺设成长通道。国务院办公厅于2013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大健康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位置。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大健康产业也面临重大发展机遇,这也意味着传统医疗产业发展模式将转向“防—治—养”模式。

“人们从治疗模式向防治模式转变,从治病到防病,大众就医观念正在发生转变,这也正是大健康产业开发的前提理念,这给出了中药企业跨界经营大健康产业的原因。‘药食同源’产品正成为健康产业新的增长点。”河南中医药大学专家介绍。

须跨“标准化”门槛

如果想拉动大健康产业市场安全有序运行,就需要合理的规划以及政策落实,当务之急还有中药企业跨界进入大健康产业的标准化问题。

“健康产业涵盖一、二、三产业,具有产业链长、覆盖面广、附加值高等特点,事实上,当前还面临着落地难、运行难的问题,政府应积极引导,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整合高校、研究院所、企业的研发资源,并鼓励社会资本开展健康服务项目。不过,目前中药企业在健康产业开发遇到的比较急迫的还是标准化问题。”一位业内人士直言。

上述专家有着相似看法。他认为,如果能按照国家通用的食品标准,将我国药食同源食品、中药材食品和保健品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产业链才会健康有序发展。只有制定相适应的标准,并进行更为科学规范的管理,才能发挥其独特功效,使中药保健食品能够寓医于食。

中药企业进入大健康产业,同样需要从源头到终端都遵循标准。“第一个就是标准化的种植基地的建设,因为大健康产业的根也在原料,原料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竞争力,第二个就是标准化的生产。严格按照食品法的要求生产。”

不过,呼吁归呼吁,中药材种植环节仍然存在着标准化难题。

据介绍,目前,中药的整体质量难以令人满意,种植和初加工模式粗放导致存在药材有效成分含量不达标、农残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目前多数中药材的采收仍沿用传统方法,且大部分分散在药农一家一户进行,很难保证质量稳定和统一。中药材生产加工的其他环节也存在着诸多隐患:如加工手段落后,采用马路暴晒、硫磺熏蒸等方式;药材包装不规范,无包装、滥包装、无标识;此外还有掺杂使假、不能全程可追溯等问题。

“中药企业进入大健康产业的标准化重点任务还是要着力于中药生产各环节的技术规范优化、中药产品标准及中药产品可溯源体系建设,完善并修订一批中药生产规范及标准,强化中药产品的监督、鉴别和鉴定方法,系统构建中药标准化服务支撑体系,中药企业才有可能在大健康产业内大展手脚,抢占大健康产业商机。”上述人士分析。

标签:
大健康大健康产业中药企业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