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邱万梓与水半夏的特殊情缘

2017-11-30 10:05:17    来源:信丰手机报

信丰县大阿镇的水半夏种植产业已拥有40多年的历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回顾水半夏的发展历程,当地老表都说要感谢一个人,就是我县最早引种推广水半夏产业的邱万梓。

今年79岁的邱万梓出生于大阿镇光明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6年6月信丰中学毕业考入赣州农校,1959年6月赣州农校毕业后,分配到赣州地区药材公司工作,成为一名中药材种植技术员。1960年至1962年,他被送往四川中药学校进修。由于好学上进,刻苦钻研,很快成为中药种植业务骨干,先后在信丰、宁都、广昌、于都、赣县等地种植推广各种中药材。

邱万梓回忆,1975年,他到广西桂平县采购药材,听当地药农介绍,水半夏种植技术要求不高,经济效益不错,便带了些种子回来,拿回老家大阿公社光明大队老营仔上生产队试种。他克服重重困难,选了一小块水田,播种、移栽、灌溉、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八个月后像挖花生一样,把水半夏的茎块挖出来,去毛去皮,洗净晒干,拿到县药材公司,居然卖到8角钱1斤,比稻谷价高出几倍。

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土地实行承包经营,在邱万梓的示范引导和技术指导下,大阿镇光明、禾秋、禾西、兴禾等村悄然兴起水半夏种植热,种植农户逐年增多、面积逐年扩大,不少农户因此而获得可观的收益。1981年,为了更好地指导家乡发展水半夏产业,邱万梓主动要求从赣州地区药材公司调回信丰县药材公司工作,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深受农民欢迎。1986年,邱万梓又不辞辛苦,对信丰县中药材资源进行普查汇编,荣获全县科技成果奖。特别是1999年退休后,邱万梓在家人的支持下,主动放弃在县城安逸的晚年生活,毅然回到大阿镇光明村老家,继续关心支持当地大力发展水半夏产业。

水半夏,又名戟叶半夏、叶半夏、土半夏、田三七、疯狗薯,其药材正名为犁头尖,属天星科植物,是多年生草本中药材,有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之功能。

近年来,大阿镇种植水半夏1.5万亩,形成了禾秋、光明、兴禾等多个水半夏专业村,成为全国最大的水半夏集散中心,禾秋村被药材客商誉为“全国半夏第一村”。该镇每年水半夏集散量最高可达万吨,来自安徽、浙江、广西、湖北等地的购销商云集在这里购运水半夏。

与此同时,该镇以水半夏种植大户、民间经纪人为骨干,组建了水半夏协会,成立了水半夏流通服务有限公司,为水半夏育苗、种植、田管、销售提供一条龙服务,使水半夏产业发展为全镇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当家产业。油山、西牛等乡镇农民也把种植水半夏当作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

标签:
乡村振兴江西赣州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