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齐岳山上“大黄哥”:发展药材致富后,誓带乡亲奔富路

2018-07-30 09:16:55    来源:湖北日报

齐岳山上“大黄哥”:发展药材致富后,誓带乡亲奔富路

图为:冉启武和他的大黄地。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寿江 通讯员 贺兰英

“刨去成本,进账300万元不成问题!”

打工仔返乡创业,一路坎坷。今年,200亩大黄不仅丰收,还赶上了大好行情!

7月24日,利川市谋道镇德胜村大黄种植大户冉启武,匆匆从重庆万州赶回,向到访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介绍情况,言语间满是喜悦。

转折缘于种大黄

如今的冉启武,在当地已是“名人”。

这与他当初回乡创业时的情形反差较大。

“打工没挣到钱,回家乡发展,包括父母,都觉得我是在外面混不下去了。”今年43岁的冉启武,回忆返乡创业之初的艰辛,眼眶湿润了。

冉启武年轻时种过烤烟,有赚有赔,后来和妻子到广东打工,两人矛盾不断,终于离婚。

2011年,冉启武回到家乡,借钱买了辆面包车拉客,生意一般;转行做红白喜事包席,也亏了。

从小在山里长大的冉启武,琢磨着发展药材种植。2012年下半年,他开始发展贝母,但因种子太贵,只种了两三亩。

种大黄成本低。2012年冬,冉启武租旱地20亩,种起当地马蹄大黄。

这20多亩大黄,改变了他的人生轨道。2015年大黄收获后,“鲜大黄1斤1元多,卖了20多万元”。

发展贝母的亏空补上了。冉启武花8万元买了一辆小轿车。

同年冬,冉启武扩大规模,在齐岳山上流转土地200亩种植大黄。

眼下又到了收获期。7月20日,挖机开进地里,起挖大黄,场面壮观。

脱贫致富“金疙瘩”

起挖的大黄,经过人工剁须等清理,被商贩收走。

记者去时,尚有新挖的大黄堆成小山,七八名妇女、老人围坐一圈,用刀削根须,削成一个个“金疙瘩”。

大黄不择地,冉启武租的地,很多以前是菜地,但因出现根肿病,没法继续种菜,流转过来种大黄。

“种大黄有助于土壤修复。”冉启武介绍,他种的大黄,种植周期为3年。他算了笔账,一亩地3年租金900元,种子800多元,肥料和人工成本约500元,但一亩地3年下来可收获1万斤鲜大黄,目前的收购价是鲜大黄1.8元/斤,一亩地可收入1.8万元左右,收益很可观。

“今年已经卖了8万多斤。余下的9月份再卖。今年冬天,准备扩种到400亩。”冉启武表示,以前资金不够,只能三年一个周期地种,以后资金充裕了,他要发展成年年有种植、年年有收获的种植模式。

除了扩大种植规模,还要延伸产业链。冉启武说,干大黄的收购价是8.5元/斤,3斤多鲜大黄就可加工成1斤干大黄。未来,他打算建厂房,引进烘干设备延伸产业链增值。他还准备自己买挖机,“一台挖机一天的作业量,抵得上三四十个人工”。

带着乡亲奔富路

2017年,冉启武成立了大黄种植合作社。

合作社需要大量用工,高峰期,一天要请一二十人,这让当地留守妇女和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的愿望。

村中75岁的张玉花老人,边干活边笑着告诉记者,她家有十几亩地,种了树和玉米,眼下农闲,在合作社打工,80元一天。

49岁的肖叶英,从2012年起就在大黄种植基地打零工,仅此一项,每年进账七八千元。

“大黄种植简单,除了每年春节前后追点肥,平时一般不用花太多时间打理,第二年第三年草都不用锄,大黄叶子大,草长不起来。”

冉启武表示,当地村民外出打工的多,留下不少荒地,适合发展大黄,他希望更多的村民特别是贫困户,跟着他一起种大黄,“形成规模了,可以放心接订单”,共同致富。

今年50岁的村民黄美琼表示,她家今冬打算种点大黄。

“最关键的是要选对品种,有的只长苗子不长根。”冉启武总结自己的种大黄心得。

其实,种大黄带来的收获,远远不止这些。

不久前,前妻也辞工回到了家乡,帮冉启武打理合作社。明年,她打算不再外出打工,和冉启武一起种大黄。

标签:
先进人物大黄乡村振兴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