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贵州黔西南石漠化山区: 石山披绿变“金山”

2018-06-20 10:25:18    来源:贵州日报

6月15日,走进石漠化山区兴义市下五屯街道办纳山村,柏树、杉树、核桃……入眼皆是充满生机的绿,分散的民居掩映在青翠的山林间,好一幅令人陶醉的生态美景画卷。

“过去纳山村条件艰苦,山峦起伏,耸立的高山尽是裸露的石头,怪石林立,村民们生活十分困难。”纳山村支书陈光明感叹,“山多、石多、坡多,土少、地少、水少,大伙广种薄收,那日子真不好过。”

“越穷越垦、越垦越穷”,不仅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甚至严重威胁到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党委政府的引导下,纳山村开始保护生态退耕还林,全村生态环境逐渐向好。为了在绿化环境的同时找到致富路,2008年,在政府扶持下纳山村栽种下100余亩薄壳核桃,逐渐发展成为该村的特色产业。到2014年,根据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纳山村再次栽种1800余亩核桃树,今年不少核桃已进入挂果期。“我们栽的都是大苗,绿化效果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立竿见影,村民们栽种的积极性都非常高。”下五屯街道办林业站长陈黎告诉记者,植树造林绿了一方土地,富了一方百姓,参与其间的自己非常欣慰。

尝到了绿色产业发展带来的甜头,纳山村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先后引进发展了黄精、白芨、重楼等喜阴特色药材,着力打造林下种植中药材基地,如今全村的核桃树下均套种了各类中药材,给村民们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

在黔西南州,除了兴义市纳山村,还有许许多多的乡村从“石旮旯”里尝到了甜头,正演绎着石山变“金山”的传奇。

统计数据显示,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的黔西南州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石漠化面积达到754.4万亩、潜在石漠化面积317.1万亩,分别占国土面积的29.9%和12.6%,是贵州石漠化最为集中连片的地区。2008年,该州8县市全部被列入全国首批100个石漠化综合防治试点县。

近年来,黔西南州牢牢守好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科学发展、保护优先、加快建设、永续利用”的方针,走生态建设、扶贫开发、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新路,探索出低海拔地区种植花椒的“顶坛模式”、中海拔地区种植金银花的“坪上模式”、低热河谷地区种植早熟蔬菜的“者楼模式”等有效治理石漠化的好经验好做法,使贫瘠的石漠化土地开出了绿色致富花。2014年,该州被列为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试点。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通过绿色贵州建设3年行动计划、石漠化山头绿起来、“以树为纲·绿色小康”等系列行动的开展,黔西南州石漠化土地得到了有效治理,国土绿化面积稳步增长,全州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4.87%。其中,2017年共完成营造林137万亩,治理石漠化211.23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322.27平方公里,实现林业产值233.7亿元。(记者 刘义)

标签:
贵州中药材乡村振兴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