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李国洪)今年以来,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熊家场镇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牢牢把握产业“八要素”,以“五步工作法”为指引,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狠抓产业发展,大力抓好桑蚕、猕猴桃、玛瑙红樱桃等优势产业,把一片片荒山变成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攻坚势头一浪高过一浪。 回首半年时光,在全镇3万多人民辛勤的汗水浇灌下,在熊家场的山川大地上,一个个脱贫攻坚项目结出累累硕果,贫困群众鼓了腰包,露了笑颜....。 千亩猕猴桃:硕果累累,致富有望 盛夏六月,在熊家场镇化作和陶家洞两个村的千亩猕猴桃基地里,尽管前期深受冰雹天气的影响,但那些刚刚脱去淡黄花瓣不久的猕猴桃已初显枝头,散发着阵阵的果香。经过几年的呵护管理,两村今年迎来了千亩猕猴桃的盛果期,让群众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大棚基地 近年来,该基地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形式,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由合作社负责经营、育苗、技术培训和管理,村委会负责规划土地和协调用工的方式,带动群众连片种植猕猴桃,全力助农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该镇种植的1000余亩猕猴桃已有70%开始挂果,不仅有效盘活了化作村、陶家洞村沉睡的土地资源,还带动了两村36户贫困户增收致富,同时也进一步壮大了两村的集体经济,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百亩中药材:三年守护今朝筑成“致富梦” 在熊家场镇宝山村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株株白芨苗绿油油的生长着,散发着阵阵清香。经过三年来的悉心培育与管理,种植的300亩中药材在今年秋季即将迎来丰产期,让入股的58户贫困户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据了解,该镇近几年来严格按照“长中短”相结合的原则,利用宝山村独特的地势资源和气候条件,借省总工会、省统计局帮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采取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方式运营,在山间土地开阔处搭建大棚,种植白芨、独角莲等高效益的中药材,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不仅盘活了闲置的土地,还村民提供了就业的机会,让他们不出门就可以挣到钱,实现脱贫致富,为当地探索脱贫增收新模式,助农脱贫致富奔小康增添了一份产业力量。 千亩红樱桃:助农增收致富 坐落于白水河畔的高粱村,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开阔的河谷地带,适宜的气候环境,为玛瑙红樱桃的种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以来,在村支两委的带动下,该村积极借助省统计局帮扶的契机,谋划玛瑙红樱桃种植产业,对河谷开阔地带的山地进行统一流转,并成立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1000亩玛瑙红樱桃。如今的高粱村,到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乐不思蜀。
桑蚕基地除杂草 为了使红樱桃的种植实现标准化、智慧化,产果丰富,该镇还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到基地对村民开展修枝技术、加工技术等方的知识进行培训,为产业的发展,群众的增收保驾护航。 据悉,该村在今年的樱桃收购期间,辐射带动当地100余人就业,参与直接种植的贫困户每亩增收了12000元,鼓了群众的腰包,富了农民。 万羽乌骨鸡:脱贫致富有盼头 在群潮村旭照杰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基地里,几千羽乌骨鸡每天都在山上山下跑动着,到处觅食。经过了一年的养殖,今年4月份,在省总工会的牵线搭桥下,合作社的180只乌骨鸡以128元/只的价格进入了省直机关食堂,为养殖场的发展点亮了前行的路灯,让群众看到了致富希望。
小红蒜基地 据了解,该合作社现已惠及24户贫困户,下一步,合作社将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投入资金9.8万元完善养鸡场建设,同时采取保底分红、用工扶持、鸡苗代养等形式,让每户贫困户都能受益。全力助推该镇在脱贫攻坚冲刺阶段,换挡提速,后发赶超,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截至目前,该镇已将18个村居划分为5个经济发展板块区,成立18个村社一体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群众流转土地种植蔬菜、马铃薯、南瓜、辣椒、竹荪及菌材、牧草、中药材、经果林、皂角、烤烟、桑树等高效作物1.91万亩。现目前,脱贫成效已是“硕果”累累,全力加快了该镇脱贫攻坚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