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贵州省沿河县推进大健康产业跑出致富“加速度”

2018-06-19 16:41:29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近年来,贵州省沿河自治县中界镇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立足绿水青山,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科学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以铁皮石斛、白芨、青钱柳、空心李等产业为重点,引进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集中连片开发大健康产业,壮大和培育村级集体经济,跑出群众脱贫致富“加速度”。

沿河县推进大健康产业跑出致富“加速度”

该村距县城13公里,位于两山之间,地势平坦、绿树成荫、生态环境优美。全村有216户726人,耕地面积435亩,荒山、荒坡813亩,林地200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超过90%,是沿河自治县县农业园区示范点之一。

2013年,沿河自治县通过引资贵州沿河乌江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落户贵州沿河经济开发区后,公司并将铁皮石斛仿野生上树基地落户中界镇孙家村,并通过土地、林地流转和“公司+地基+农户”及“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该村大力发展铁皮石斛、白芨、青钱柳等中药材,本村老百姓不仅有土地、林地流转收入,而且还有务工收入。同时还带动了周边的中界、罗家等村贫困群众纷纷到该基地务工。

2013年以前,该村群众靠的是以传统农业维持生计,人均收入只有4000元左右。同年,该村立足山地农业特点,农业产业开始转型升级,按照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的要求,规模化发展空心李、油菜和大健康产业。如今,孙家村依托引资落户农业园区的乌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村民人均收入上万元。

自那时起,村民杨素华就一直在基地务工,家里家外两头兼顾,不仅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更不用背井离乡,没有了思乡之苦。现在,她家有5亩土地流转给公司,每年1亩土地收取租金800元,而她也成为了一名产业工人。“自从我们村有这个铁皮石斛基地以来,我就每一天在这里打工收入70元左右,基本可以解决家里的零花钱”杨素华说。

5年前的孙家村,村庄小、外出务工多,产业基础薄弱,小村庄很难留住人。现在,孙家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通村路、通组路连接到各家各户,村庄干净整洁,村前村后、房前屋后种上了空心李、青钱柳,建起了铁皮石斛育苗场、仿野生种植基地。如今,村庄变美了、村民从平房住上了楼房,村民的日子逐渐富裕起来。

孙家村党支部书记孙本江介绍,这段时间每天在铁皮石斛基地参加育苗的老百姓有70人左右,其中大部分是贫困户,通过这种方式使我们贫困户得到了增收。

5年来,孙家村通过流转土地、资金入股、劳动务工等形式,向公司转租各类林地1500亩、土地500亩,实现了村民人均收入上万元,拥有村级集体资本、资产经济共50余万元,成为沿河县首批小康村。

该县中界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任波介绍,自“春风行动”启动以来,我镇聚焦聚力脱贫攻坚,全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中药材铁皮石斛,在孙家村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目前,已经建好了仿野生铁皮石斛上树500亩,青钱柳500亩,白芨300亩。下一步,我们将在后山新增仿野生铁皮石斛上树1000亩,移动苗床200亩,带动全村老百姓脱贫致富,同时把孙家村打造成全县中药材示范点。

为集中连片开发和发展大健康产业,中界镇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与贵州大学、铜仁学院进行“产、学、研”校企合作,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采取“农户入股、企业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利用财政扶贫资金200万元,以每户2万元入股,带动79户非贫困户、21户贫困户共同参与发展中药材,采用果林、混交林、石漠化山地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林下种植“乌江白及、青钱柳”,逐步实现了“树上长金条、地下生元宝、空中挂仙果”的立体产业发展格局。

去年,大健康产业园实现产值2000万元,带动园区周边3个村400多户,其中贫困户100户,群众增收2500元以上,初步走出了一条生态优、环境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路子。

该镇党委书记崔真介绍,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该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采取规模化、标准化和园区化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果蔬等产业,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同步实现小康。(作者:王懿 杨友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标签:
大健康乡村振兴先进模式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