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我国需尽快建立中药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2013-10-09 00:00:00    来源:中国制药机械设备网

由于我国农业的分散性、落后的管理方式和农民自身素质偏低等因素,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部分农民使用违禁农药,加之国家尚未制定完善的中药材质量标准,导致中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事件频发。而国外借助质量优势开始大举进军国内中药市场,目前洋中药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达到1/3,严重威胁我国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专家建议,我国应尽快建立符合中医药理论的中药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成立专门机构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同时,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中药产品质量,加快中药产业化、国际化进程。

低价收购药材高价返销洋中药

随着疾病谱与医疗模式的改变、“回归自然”和“绿色”消费的兴起,传统天然药物和植物药的地位日益得以提高。基于此,国外医药学者与制造商纷纷致力于从植物药中寻找新药线索,试图开辟药物研制的新途径,特别是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一份资料显示,在全球中药市场,日本占到80%的份额,韩国10%,而中国仅占5%。

不仅国际中药市场被占领,而且洋中药还大举进军中国市场,神威药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振江说,“据不完全统计,进口中药在国内市场已经占到1/3。”其实,绝大多数洋中药都是从我国廉价购入中药材,国外经过深加工后,做成成药又高价返销到国内。以银杏叶来说,德国每年从我国大量廉价进口,生产出的产品又以高出原值10倍以上的价格返销回我国。专家表示,洋中药科技含量高、用料考究、定位简单明确等优势是其快速发展的原因。

李振江说:“洋中药最大的倚仗还是质量优势,即质量标准规范程度高,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的植物药制剂,一般以标准提取物或有效成分标示剂量,这也体现出我国质量标准与之相比较欠规范化、标准化和重现性差的缺点。”

专家认为,洋中药占我国中成药市场的份额已达1/3,其背后必将加剧中药资源危机和中药资源研发利用的国际竞争。李振江表示,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西欧的一些企业从我国低价购入原料药就地粗加工,运回国内精炼提取制剂后以高价返销的现象愈演愈烈,这不仅对我国中药产业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将造成威胁。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中国商品学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博士生导师张贵君教授认为,质量评价指标和临床疗效要有对应性,要在中药药效组分基础上建立质量标准。这是真正适用于中药临床治疗标准的核心,也是建立一个符合中医药理论的中药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础。

“剧毒农药的使用说明书上一般都明确规定适用范围,农业部门只是指导农民正确使用,对于有些农民违规使用的情况,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制约,政府层面监管也有欠缺。”一些中药企业负责人表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同时,中药企业还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中药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中药产品质量。我国现在拥有中药研究机构上百家,中成药生产企业2000多家,可生产的中成药达4000余种,但取得的重大创新突破少,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更少。

 

本文为康美中药网(www.kmzyw.com.cn)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755-33915950。

标签:
中成药中药材体系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