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法规 1.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中医药产业进黄金发展期。继《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颁布一周后,近日财政部、国税总局宣布延续对医药等行业广告费等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优惠政策。多位医药行业人士表示,伴随着十二五规划对2015年中医药医疗资源和服务具体目标的逐步落地,各类品牌中药及现代中药上市公司将进入黄金发展期,有上游中药材资源及具备较强现代制药工艺及品牌拓展能力的企业有望强者恒强,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医药品牌天生具有健康基因,具有健康、严谨、高技术含量、功效显著、可信赖的品牌形象,而中药又具有天然性、辩证性、重调理补益等特性。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较易于突破纯药束缚,有效扩大品牌价值覆盖面,实现市场增容。如精华制药生产的季德胜蛇药片即出产了衍生品如花露水、止痒喷雾剂等,东阿阿胶出品了阿胶系列保健产品,市场空间潜力巨大。而一些具有独特原料及配方的品牌中药企业同样也不可忽视,如作为我国国宝级的珍稀中药材——乌灵参价值唯一的开拓者的佐力药业,其乌灵参的产业化才刚刚起步;而奇正藏药生产的消痛贴膏疗效优势明显,在骨科止痛药中保持排名第一。这一类企业有望将成为中医药产业黄金发展期中的领跑者。 2.药监局启动生物仿制药指南制定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生物制品处副处长常卫红日前表示,药监局已经启动制定生物仿制药指南的相关工作,目前正在调研阶段,希望一线的科学家、企业家能积极参与,帮助制定工作的开展。目前,国家药监局注册司已启动生物仿制药指南制定的前期工作,准备采取调研、起草、实施三步走的方式。调研工作已经启动,并筹备了四个工作小组,包括政策、质量控制、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拟建立一支包括科学家、研究者、国内外企业家等组成的顾问团队。 二、行业动态 1. 江中集团中药液体制剂生产线投产。日前,江中集团参灵草新生产线竣工剪彩。这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条全程高速无人操作的自动化中药液体制剂生产线。该生产线能达到每秒生产5瓶制剂的高速度,预计年产值超百亿元。参灵草是江中集团近年推出的以冬虫夏草、灵芝、西洋参、玫瑰花等中药为来源,经现代高科技工艺生产而成的保健食品。此次投产的参灵草新生产线是江中集团投资3.5亿元、由德国吉欧公司全程设计创造的。生产线整合了超声波清洗农药残留、动态提取、药液全管道运输、高精度灌装和高温灭菌等生产流程,其中数个环节采用了江中独有的专利技术。在这条生产线上,整个生产过程无需人工操作,仅需不到10人监控管理即可。 2. 中国加快推进节约型医院建设工作。中国卫生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13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举行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系列活动之一的创建节约型医院主题宣传活动,加快推进节约型医院建设工作。国管局副局长李宝荣在发言时说,创建节约型医院是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系统单位数量多、建筑面积大、设施设备多、用能人数多、能耗量较大。他还表示,“十二五”期间要共同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推进节约型医院示范单位建设。二是切实加强节能管理工作。三是深入开展宣传培训。 3.卫生部:七成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昨日,卫生部医管司副司长、医改办公立医院改革组组长孙阳接受网络访谈时说,看病贵、看病难是世界性难题,而随着医改工作的推进,问题将逐步缓解。孙阳分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包括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尤其是像偏远地区、农村、山区这些地方的医疗资源很匮乏。大部分的医疗资源,70%的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城市。此外,医疗资源的整体质量不高,诊疗的水平、医院的设施与人民群众的需求有很大差距。同时,医保的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很大一部分需要病人自付,人们感觉看病贵。孙阳认为,目前大病救助的能力也需提高,有很多病人因为得了白血病、尿毒症等,很多费用需要自付,会因病返贫、因病致贫。 4.我国一项诱导癌细胞分化技术获美国专利。使癌细胞“逆转”是抗癌研究的重要方向,安徽医科大学陈飞虎教授课题组近期研发出一种能诱导癌细胞分化的新化合物,该成果日前获得美国专利,并进入药品临床前研究阶段。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计划的资助下,安徽医科大学陈飞虎教授课题组以全反式维甲酸为母核,于近期合成了一种名为“类维甲酸衍生物及其药物组合物”的全新化合物,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其具有明显的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对胃癌、肝癌、结肠癌、卵巢癌、血液系统肿瘤等细胞株等均有较强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其分化作用。 5. 陇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让双泉乡农民发“药财”。近年来,陇西县双泉乡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是中药材产业为农民带来的实惠。全乡种植黄芪、党参、板蓝根、关防风、银柴胡、黄芩、甘草等中药材品种达20多种,中药材总产量超过7500吨,总产值达30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多元。近两年来,双泉乡紧紧抓住省市县扶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机遇,按照“提升药材品质、发展道地药材、增加农民收入”的工作思路,引导鼓励群众积极探索和实践科技创新,成功地走出了一条适宜当地自然条件、顺应市场需求、增加群众收入的中药材发展之路——全膜标准化育苗、全面标准化种植。经过多年的发展,全乡现有专业中药材协会组织2所、运销大户300多户,专门从事中药材加工、贩运的户数达500多家。 6.中药材仓储现代化换挡提速。“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中药材产地市场和流通市场仓储物流合作方的遴选工作,新模式的试点即将启动。”王阳近段时间都在为此忙碌,他是具体负责仓储现代化建设的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委会推广部主任,目前正领着工作组与中国仓储协会一道,根据中药材的分散生产、集中交易、定向供应的特点来设计规划现代化仓储管理体系。他说,相关的标准起草工作已有新进展。而近日在京召开的“中药材仓储现代化专家研讨会”上,很多产业界人士就仓储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也形成共识。随着商务部今年着手探索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药材仓储现代化开始升级。 7.今年亳州药博会暨中药材交易会 药香添酒意。2012年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28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将于9月8日-10日在亳州市举行,共开展11项活动。这是记者从6月12日召开的2012年药博会调度会议上了解的信息。大会主题为“中医药,让人类更健康”,将以人文药博、生态药博、科技药博、养生药博为理念,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举办。与往年不同的是,第六届中国(亳州)酒文化节将成为今年药博会的主要活动之一,包括酒类产品展销会、曹操献酒纪念大典、首届“中华药都、华夏酒城”文化景观彩灯展示三项活动,药博会与酒文化节的相互融合成为今年药博会的最大亮点。 8.商务部:将在河北等四地开展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司长常晓村12日在“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2年商务部将利用中央财政内贸发展专项资金,在河北、安徽、四川、广西等四个地区开展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运用物联网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药材专业市场实行中药材产地、买卖交易主体电子化登记和电子交易,建设从中药材专业市场到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切实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