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取消以药补医 中药企业突围而出

2012-01-17 04:33:20    来源:经济一周

    医疗改革一浪接一浪,继去年初步完成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上周又宣布将分阶段取消“以药补医”政策,有关措施对主要制造药物的医药股料造成一定打击。尤其是化学制药股如中国制药,但中药股则受累较轻微,如神威药业可相对看好。

    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为“12.5”规划医疗改革定下八个重点。


    当中包括支付制度改革、理顺补偿机制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等,其中位列首位的是全面取消“以药补医”,可见中央对这方面的改革最重视。

    医生无法作“大处方”

   “以药补医”一直被视为内地医疗体系的一个肿瘤。因为在国家制度下,医生诊金收费被限制,因而在治病过程中进行“大检查”及“大处方”,根据开出的药增加收入,不仅加重患者负担,离背公益原则,亦扭曲了行医原则,甚至严重影响医疗质素。

    取消“以药补医”,让医生从原来靠处方药物增加收入,而转为“以患者为中心”方向,希望能令病患者受益。

    据悉,取消“以药补医”相关措施于2012年,在300个省市地区先行试点推出,力争2013年于县级医院普遍推行;2015年在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实行。

    国家卫生部亦已表示,“12.5”期间,内地医改突破的首要关键是全面取消公立医院“以药补医”。
2011年内地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令基本药物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售价尽量达到零差率,可说是为取消“以药补医”先作准备。

    内地医药行业除要面对政策风险外,亦会面对整体增长放缓的情况。

    随着早前中央宣布医疗改革投入8,500亿元人民币后,估计未来医改再投入的金额可能减少,令整体医药收入增长放缓。

    另外,当局在医疗保险(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上,亦对医药费用的控制升温。

    化工制药股首当其冲

    当局首先在上海实施医保控费,证明措施对医药费用的上升势起压制作用。

    于2011年底,则宣布开始在全国40个城市试点进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行业分析估计,情况反映医保费用控制将成趋势,预期2012年医保支付费用下降。

    综合而言,2012年内地制药业,尤其是以化学原料为主的制药股最不被看好,主要因为药品降价及取消“以药补医”措施等负面影响将陆续显现。

    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则令成本上升,外围经济放缓令出口价格低迷,化学原料药行业继续陷入以降价换取出口量的恶性循环。

    事实上,不少化学制药股毛利率自去年3月以来几乎一直下滑,纯利增速亦不断下降;部分企业盈利更出现倒退,已显示行业经营压力。

    以中国制药为例,去年首三个月虽然收入上升15.7%至21.76亿元,但毛利跌7%至5.54亿元;纯利更倒退31.2%至1.62亿元。

    去年首九个月,中国制药收入为59.29亿元,按年微升2.6%;纯利倒退51.9%至2.86亿元。

    中国制药毛利率由2010年首九个月30.1%,跌至去年首三个月的25.5%;去年首九个月进一步收窄至22.3%。集团预计,去年第四季表现可能进一步倒退,11年度利润将大幅低于10年度。

    不过,对于以中药为主要原料的制药公司,则可相对看好。尤其是具有独家品种及走保健消费路线的中药公司,因为产品多数并非基本药物,没有被纳入基本药物名册,而且对于独家药物,客户有必需性;对保健药物则有较高忠诚度,所以价格并非顾客的主要考虑因素,因此受内地降价政策影响相对较少。

    中药股受惠成本降

    再者,中药企业能受惠于去年底中药材价格开始下降,目前已降至2010年底水平,令原料成本大减。

    以神威药业为例,从事现代中药注射液、软胶囊及颗粒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有治疗心血管病的心脑清软胶囊,以及治疗呼吸系统病的小儿化痰止咳颗粒。

    神威药业去年上半年营业额上升12%至10.48亿元人民币;纯利增长4.2%至4.39亿元人民币。

    期内因原材料价格增加,令集团毛利率由2010年同期的69.5%减至66.6%。

    考虑到库存周期的因素,中药企业毛利率料可回升,令纯利增长加速。

    例如神威的库存期较短,约为三个月,去年底及今年初业绩料可反映中药材降价的效益。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