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原料,检测7批有6批品质不合格。买到的玫瑰、菊花竟然用硫磺熏过,有效成分早已被破坏…… 唐都医院药剂科主任张琰发现,无论他们使用何等的现代仪器,运用多么合理的组方,有时依然不能保证生产出来的药品绝对合格。因为,药材源头已经难以把控。 “西药是化学合成的,制药、检测手段单纯,容易进行质量把控。而中药靠的是种植,复杂的地理环境、水土、农药等都会对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如今我们要制药,别说道地药材,合格药材都难以选到。有些国内药材,在韩国、日本被当做食材煲汤用,就因为药效不稳定,不被认可。”张琰说。 唐都医院药剂科所面临的困惑,在国内的制药单位中并非特例。由于当前中药种植养殖难以监管,中药原材料鱼目混杂,打着“道地药材”旗号的低等或失效药材不在少数。国内一些大型制药厂无奈把原料生产到生产加工的全程“大包大揽”下来。虽然这样成本剧增,却能保证药效。 2015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医药法(草案)》,草案指出:“国家鼓励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支持中药材良种繁育,提高中药材质量。国家建立道地中药材评价体系,支持道地中药材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扶持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鼓励采取地理标识产品保护等措施保护道地中药材。”这个举动,让中医药事业的现代振兴和传承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让中药道地药材的规范化上升到国家层面。 “有责任心、忧患意识、热爱中药的研究者,是中药振兴的希望。”张琰说,“国家为中医药立法,让我们为中药做些工作恰逢其时。” 在唐都医院制剂中心实验室,药师刘梅正在操作离心机和液相分析仪,对中药原液进行提取浓缩、形态分析。在经过GMP认证的制剂大楼中,药材经选料区筛选,再进行粉碎、暂存,之后制粒、总混、压片,变成各类胶囊、片剂、丸剂等。50多名工作人员在流水线上有条不紊地操作,药品出厂时亦要通过各类严格的检验程序,俨然一个小型的制药厂。 这个制剂大楼,明年还要进行重新装修、升级改造,以适应新的GMP高标准认证,提高药品制造水平。同时,唐都医院药剂科还在偏头痛和肝病新药组方方面获得了一定突破,持续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 “但是,不论我们的技术设备、检测手段有多先进,要在林林总总的药材中检测出相应的有效成分,依然十分艰难。”张琰举了个例子:现代检测主要集中在质谱、光谱、色谱、化学手段上。如当归含有挥发油、当归多糖、当归酸等成分,挥发油可以降低血压、改善心肌缺血。但挥发油不易检测,且极易失效,只能检测稳定的当归酸。如这样的情况,在中药检测方面数不胜数:药材检测过关,但治疗疾病的成分却不一定存在,导致质量控制和疗效的相关性并不好。 “因此,我们一直想做陕西省的优质中药遴选平台,对药材感官、生物学、化学成分分析、含量检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估,进行相应的生物实验,最终构建多元化、完整的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可以再建立道地药材的评价体系。体系可以为优质药材‘量身定做’优质价格,甚至按月评估,形成市场倒逼机制,促进中药种植养殖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张琰说。 近年来,全军中医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通过对中医药疗效的现状、中药用量与疗效的关系、传统中药用量规定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从增加中药用量角度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唐都医院药剂科也联合临床科室做药物剂量和疗效相关性研究,旨在推动中药使用剂量突破古方固有陈规,探索最合适的现代药效关系。 “发掘中药宝库,既要从传统瑰宝中传承,也不能故步自封,一定要促进其现代化,青蒿素就是中药现代化的硕果。”张琰呼吁,应有更多的医院和研究机构加入优质中药遴选平台的建设,各自承担相应的检测、遴选、监督职责,最终形成统一的信息化平台,让“药材好、药才好”尽快成为现实。
本文为康美中药网(www.kmzyw.com.cn)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755-339159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