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炮制 > 正文

车前子的古今炮制之对比 不同炮制功效各异

2017-11-01 18:12:53    来源:康美中药网整理

车前子为传统常用中药,系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其炮制方法最早见于汉代的《华佗中藏经》,曰“ 炒”。自古以来历代中医家使用的车前子炮制品有生车前子、炒车前子、酒车前子、盐车前子、米泔制车前子等,其中以炒制和酒制的方法用得较普遍;现今常用的为生车前子和盐车前子两种。此两种炮制品在中医方剂中以生品常用,其次是炒车前子。那么,车前子在古今是怎样炮制的呢?不同炮制有何功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车前子的古代炮制方法

宋代有酒浸(《总录》)、微炒(《局方》)、焙制(《宝产》)、酒蒸(《济生方》)等炮制方法。明代又增加了米泔水浸(《醒斋》)和酒煮(《瑶函》)的方法。清代除沿用宋代方法外,又增加了酒炒(《金鉴》)、青盐水炒(《幼幼》)等炮制方法。明、清两代对炮制的目的也有所记述。

二、车前子的现代炮制方法

1.车前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2.炒车前子:取净车前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略有爆声,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3.盐车前子:取净车前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略有爆声时,喷淋盐水,炒干,取出放凉。车前子每100kg,用食盐2kg。

三、车前子的炮制性状

车前子呈椭圆形、不规则长圆形或三角状长圆形,略扁,长约2mm,宽约1mm;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有细皱纹,一面有灰白色凹点状种脐;质硬。气微,味淡,嚼之带黏性。炒车前子略鼓起,色泽加深,略有焦香气。盐车前子微有咸味。

四、车前子的炮制意义

车前子味甘,性微寒。归肾经、肝经、肺经、小肠经。具有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的功能。

1.生车前子:长于利水通淋,清肺化痰,清肝明目,用于水肿,淋证,暑湿泄泻,痰热咳嗽,肝火目赤。

2.炒车前子:寒性稍减,并能提高煎出效果,作用与生品相似,长于渗湿止泻。用于湿浊泄泻,小便短少。如《本草备要》就有“炒研,入利水泄泻药”的记载。

3.盐车前子:泻热作用较强,利尿而不易伤阴,能益肝明目。用于眼目昏暗,视力减退。

五、车前子不同炮制在临床的应用

1.生用

(1)淋证:常与木通、萹蓄、瞿麦、滑石等同用,能清热泻火,利水通淋,用于湿热下注之热淋,血淋,小便涩痛,淋漓不畅或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如八正散(《局方》)。

(2)水肿:可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水肿,常配伍泽泻、茯苓皮、冬瓜皮等,用于水湿内阻,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有增强利水消肿的作用。若慢性肾炎水肿见有肾阳虚证候者,可与附子、茯苓、泽泻等同用,有温补肾阳,利水消肿之功,如济生肾气丸(《济生方》)。

(3)暑湿泄泻:《杨氏家藏方》车前子散,用本品与白茯苓、猪苓、人参、香薷等配伍,治小儿伏暑吐泻,烦渴引饮,小便不通,具有解暑益气,利水止泻的功效。

(4)痰热咳嗽:车前子甘寒滑利,常与杏仁、桑白皮、黄芩、知母等配伍,治肺热咳嗽,痰多色黄,有清肺化痰的作用。或与金银花、蚤休、大青叶、桔梗、胆南星等配伍,用于小儿肺炎,有止咳、祛痰、平喘之功,如病毒肺炎合剂(《中西医结合儿科试用新方》)。

(5)肝火目赤:常与菊花、龙胆草、黄芩、羌活等同用,能清肝经积热,用于眼中生翳,血灌瞳神,羞明多眵(相当于疱性角膜炎),如车前子散(《瑶函》)。

2.制用

(1)炒车前子:湿浊泄泻:多与白术、苡仁、茯苓、麸炒泽泻、猪苓等同用,能实脾、利湿、止泻,用于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大便泄泻,小便不利。亦可用本品炒焦研末服,治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2)盐车前子:眼目昏暗:肝肾不足,视物昏花,常与熟地、枸杞子、桑椹、菟丝子等同用,能益肝明目。

 

标签:
车前子车前子炮制中药炮制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热门新闻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