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炮制 > 正文

女贞子古今往来的炮制方法与临床应用

2017-10-17 14:20:04    来源:康美中药网整理

女贞子为滋补肝肾之要药,系木犀科植物女贞的干燥成熟果实,因女贞子药性平和,临床用药量一般都较大,而且虚证病人一般服药时间都较长,若较大剂量长时间服用生品,则有滑肠致泻之虑,且生用不如制用补益作用强,故在历代医家对其炮制颇为重视,并在临床上也以制用为多。那么,女贞子自古以来是如何炮制的呢?不同炮制有何临床应用呢?

一、女贞子的古代炮制方法

宋代有饭上蒸(《疮疡》)的方法。明代有复合辅料酒和旱莲草及地黄制(《蒙筌》)、黑豆同蒸(《大法》)、酒拌蒸(《醒斋》)、酒蜜拌蒸(《瑶函》)等炮制方法,并提出了“浸酒去风补血”的理论(《品汇》)。清代则有酒蒸(《本草汇》)、酒浸(《说约》)、蜜酒拌蒸(《集解》)、盐水炒(《得配》)、白芥子车前水浸(《拾遗》)等炮制方法。

二、女贞子的现代炮制方法

1、女贞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梗叶,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2、酒女贞子:取净女贞子,用黄酒拌匀,稍闷后置蒸罐内密封,隔水炖或置其他适宜容器内蒸,至酒被吸尽、色泽黑润时,取出干燥。用时捣碎。女贞子每100kg用黄酒20kg。

三、女贞子的炮制性状

1、女贞子:呈椭圆形、卵形或肾形,略弯曲,长约6~8.5mm,直径3~5mm;表面紫黑色或灰黑色,有不规则皱缩纹,外果皮薄软,中果皮较松软,外果皮与中果皮不易剥离,内果皮(果核)木质,黄棕色,具纵棱;横切面有2室,每室有种子1枚,但多数仅1室的种子发育;种子紫黑色或红棕色,呈弯曲的纺锤形或一侧扁平的椭圆形,背面隆起,有纵棱及皱纹;味甘而微苦涩。

2、酒女贞子:形如“女贞子”,表面呈黑褐色或紫黑色,附有白色粉霜。微有酒气,味甘而微苦涩。

四、女贞子的炮制意义

女贞子味甘、苦,性凉。归肝经、肾经。具有滋肾益肝,乌须明目的功能。

1、生女贞子:生品长于滋阴润燥,清肝明目。多用于肝热目赤,肠燥便秘,肾虚下消。

2、酒制女贞子:酒制后寒滑之性减弱,补肝肾作用增强。常用于肝肾阴虚,头晕耳鸣,须发早白,目暗不明。

五、女贞子不同炮制的临床应用

1、生用

(1)治肝热目赤:常与菊花、桑叶、决明子、夏枯草等同用,能清肝明目,可用于肝热目赤,昏暗不明。

(2)治肠燥便秘:常与生首乌或火麻仁等同用,具有清热养血,润肠通便作用。

(3)治肾虚下消:常与生地黄、天花粉、龟甲、石斛等同用,能养阴补肾,用于肾受燥热,真阴受损,小便频数,口渴咽干,腰脚酸软,方如女贞汤(《医醇》)。

2、制用

(1)治头晕耳鸣:常与地黄、山茱萸、白芍、枸杞子、磁石等同用,能补养肝肾,用于肝肾阴虚,头目眩晕,耳鸣,腰膝酸软。

经上述介绍,大家对于女贞子的炮制方法应有了一定的了解吧!自古以来,历代医家对女贞子的炮制方法应有就有10余种,但酒制法为主要方法,且已被《中国药典》列为法定的炮制方法;酒制后具有补益肝肾阴血,且少滋腻之副作用。

 

标签:
女贞子女贞子炮制中药炮制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热门新闻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