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菊科植物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 或华东蓝刺头Echinops grijisii Hance的干燥根。
野兰,鹿骊,禹漏芦
ECHINOPSIS RADIX
寒
根
苦
清热药
胃经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用于乳痈肿痛,痈疽发背,瘰疬疮毒,乳汁不通,湿痹拘挛。
5~10g。
春、秋二季采挖。
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置通风干燥处。
1.治疽作二日后,退毒下脓:黄芪(生用)、连翘各一两,大黄一分(微炒),漏芦一两(有白茸者),甘草半两(生用),沉香一两。上为末,姜、枣汤调下。(《集验背疽方》漏芦汤)
2.治乳妇气脉壅塞,乳汁不行,及经络凝滞,乳内胀痛,留蓄邪毒,或作痈肿:漏芦二两半,瓜蒌十个(急火烧焦存性),蛇蜕十条(炙)。上为细散,每服二钱,温酒调服,不拘时,良久吃热羹汤助之。(《局方》漏芦散)
3.治瘰疬,排脓、止痛、生肌:漏芦、连翘、紫花地丁、贝母、金银花,甘草、夏枯草各等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4.治皮肤瘙痒,阴疹,风毒,疮疥:漏芦、荆芥、白鲜皮、浮萍、牛膝、当归、蕲蛇,枸杞子各一两,甘草六钱,苦参二两。浸酒蒸饮。(《本草汇言》)
5.治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一钱,漏芦一钱半,牛蒡子四分,甘草五分。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6.治历节风,筋脉拘挛,骨节疼痛:漏芦半两(去芦头,麸炒),地龙(去土,炒)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末。先用生姜二两取汁,蜜二两,同煎三、五沸,入好酒五合,以瓷器盛。每用七分盏调药末一钱半匕,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古圣散)
7.治小儿无辜疳痢,羸弱,不欲饮食,及腹内虫动作,多吐清水:漏芦二两,猪肝一两(煿干),楮树根白皮一两(锉)。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一、二百杵,丸如弹子大。每服以温水研一九,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圣惠方》漏芦丸)
8.治冷劳泄痢,及妇人产后带下诸疾:漏芦(去芦头)一两,艾叶(去梗炒)四两。上二味,捣罗为末,用米醋三升,入药末一半,先熬成膏,后入余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食前服。(《圣济总录》漏芦丸)
9.治室女月术不调:漏芦(去芦头)、当归(切,焙)、红花子、枳壳(去瓤,麸炒)、白茯苓(去黑皮)、人参各半两。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漏芦汤)
10.治白秃:五月收漏芦草,烧作灰,膏和使涂之,先用盐汤洗。乃敷。(《补缺肘后方》)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本品为菊科植物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 或华东蓝刺头Echinops grijisii Hanc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性状】 本品呈类圆柱形,稍扭曲,长10~25cm,直径0.5~1.5c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具纵皱纹,顶端有纤维状棕色硬毛。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褐色,木部呈黄黑相间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涩。
【鉴别】 (1)本品粉末棕黄色。韧皮纤维多成束,直径20~42μm,壁厚。细胞间隙有棕褐色树脂状物。木纤维细长,两端渐尖,直径12~30μm,壁较厚。具缘纹孔导管和网纹导管较多见,直径20~120μm。石细胞少见,类圆形、长方形或方形,直径35~150μm,层纹及孔沟明显,细胞间隙有棕褐色树脂状物。分泌管长条状,直径26~60μm,内含红棕色分泌物。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α-三联噻吩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8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 2~5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水分 不得过13.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10.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4.5%(通则2302)。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3.0%。
饮片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本品呈圆形或类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灰黄色至灰褐色。切面皮部褐色,木部呈黄黑相间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涩。
【检查】 酸不溶性灰分 同药材,不得过2.0%。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1%醋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52nm。理论板数按α-三联噻吩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α-三联噻吩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6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2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α-三联噻吩(C12H8S3)不得少于0.20%。
【鉴别】 【检查】(水分 总灰分) 【浸出物】 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胃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用于乳痈肿痛,痈疽发背,瘰疬疮毒,乳汁不通,湿痹拘挛。
【用法与用量】 5~10g。
【注意】 孕妇慎用。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本页面所展示的内容为康美中药网根据相关专业资料整理汇编而成,康美中药依法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以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复制发布/发表;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或引用本文时须注明“来源:康美中药网(www.kmzyw.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