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蜈蚣  >  蜈蚣百科

蜈蚣

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的干燥体。

别名

吴公,蝍蛆,天龙,千足虫,百脚,百足虫

拉丁名称

Scolopendra

药性

有毒,温

药用部位

干燥体

药味

功效类别

平肝息风药

归经

肝经

主要产区

陕西、江苏、浙江、河南、湖北等

功效主治

功效

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

主治

用于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嗝,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3~5g。

采收加工

炮制方法

1.焙制:取蜈蚣,先将头足除去,用文火焙,焙至黑褐色,不得焦(《云南》)。

2.炒制:取蜈蚣微炒至酥,研细(《集成》)。

3.酒制:刷净灰土,除去竹片及头、足,喷适量白酒,置锅内文火微炒,取出,筛去灰屑即得。每蜈蚣1kg,用白酒0.2kg(《湖南》)。

4.油制:取原药拣净杂质,油炸后服用(《云南》)。

贮藏方法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药方选录

1. 治疗中风抽掣及破伤后受风抽掣者:生箭芪六钱,当归四钱,羌活二钱,独活二钱,全蝎二钱,全蜈蚣大者两条。煎汤服。(《医学衷中参西录》逐风汤)

2. 治疗破伤风:蜈蚣头、乌头尖、附子底、蝎梢各等分。为细末。每用一字,或半字,热酒调下。如禁了牙关,用此药,斡开灌之。(《儒门事亲》蜈蚣散)

3. 治疗破伤风邪在表,寒热拘急,口噤咬牙:蜈蚣二条,江鳔三钱,南星、防风各二钱五分。共研细末,每用二钱,黄酒调服,一日二服。(《医宗金鉴》蜈蚣星风散)

4. 治疗蛇头疔初起,红肿发热,疼痛彻心者:大蜈蚣一条,全蝎七个,雄黄三钱。共为末。用鸡子清调敷患处,外以猪胆皮套上。(《疡医大全》蜈蚣散)

5. 治疗小儿急惊:蜈蚣一条(全者、去足,炙为末),丹砂、轻粉等分。研匀,乳汁和丸,绿豆大,每岁一丸,乳汁下。(《太平圣惠方》万金散)

药物配伍

1.蜈蚣配伍川乌、草乌:蜈蚣通络止痛;川乌、草乌祛风散寒止痛。三药伍用,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肢体关节疼痛较剧者。

2.蜈蚣配伍钩藤、僵蚕、朱砂:蜈蚣祛风定惊;钩藤清热息风止痉;僵蚕合蜈蚣以祛风痰、止抽搐;朱砂安神定惊。四药合用,有息风化痰镇痉之功效,用于治疗小儿痰热急惊及破伤风证。

3.蜈蚣配伍全蝎、白附子、僵蚕:白附子主要祛头面之风痰;僵蚕善祛经络之风痰;蜈蚣合全蝎则增强祛风解痉之功。诸药合用,有祛风化痰之功效,用于治疗中风口眼歪斜。

药典标准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本品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的干燥体。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干燥。

【性状】 本品呈扁平长条形,长9~15cm,宽0.5~1cm。由头部和躯干部组成,全体共22个环节。头部暗红色或红褐色,略有光泽,有头板覆盖,头板近圆形,前端稍突出,两侧贴有颚肢一对,前端两侧有触角一对。躯干部第一背板与头板同色,其余20个背板为棕绿色或墨绿色,具光泽,自第四背板至第二十背板上常有两条纵沟线;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节两侧有步足一对;步足黄色或红褐色,偶有黄白色,呈弯钩形,最末一对步足尾状,故又称尾足,易脱落。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微咸。

【检查】 水分 不得过15.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5.0%(通则2302)。

黄曲霉毒素 照黄曲霉毒素测定法(通则2351)测定。

本品每1000g含黄曲霉毒素B1不得过5μg,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B2和黄曲霉毒素B1总量不得过10μg。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0.0%。

饮片

【炮制】 去竹片,洗净,微火焙黄,剪段。

【检查】 (黄曲霉毒素)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 辛,温;有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 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用于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嗝,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蛇虫咬伤。

【用法与用量】 3~5g

【注意】 孕妇禁用。

【贮藏】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本页面所展示的内容为康美中药网根据相关专业资料整理汇编而成,康美中药依法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以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复制发布/发表;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或引用本文时须注明“来源:康美中药网(www.kmzyw.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蜈蚣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