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苦木  >  苦木百科

苦木

为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 (D.Don) Benn.的干燥枝和叶。

别名

称杆树,黄楝树,土苦楝,苦皮树,苦胆树,金条子,狗胆木,熊胆树,鱼胆树,野漆木,山熊胆,苦树,苦木霜,苦力芽,苦弹子,苦胆木,进口苦,黄楝瓣树,黄檀木,赶狗木,臭辣子

拉丁名称

RAMULUS ET FOLIUM PICRASMAE

药性

有小毒,寒

药用部位

枝和叶

药味

功效类别

清热药

归经

大肠经,肺经

主要产区

黄河以南各地

功效主治

功效

清热解毒,祛湿。

主治

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湿热泻痢,湿疹,疮疖,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枝3~4.5g;叶1~3g。外用适量。

采收加工

采收方式

全年均可采。

加工方法

除去茎皮,洗净,切片,晒干。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枝洗净,润透,切片,干燥;叶喷淋清水,稍润,切丝,干燥。

贮藏方法

置干燥处。

药方选录

1.治阿米巴痢疾:苦木茎枝五钱,石榴皮五钱,竹叶椒根三钱。水煎,分2次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2.治菌痢:苦木茎枝三钱至五钱。研粉,分3~4次吞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3.治局部化脓性感染和预防外伤感染:苦木一斤,粉碎过120目筛,与凡士林一斤制成软膏。化脓处先用苦木水洗净,外敷,每日1~2次。[《中草药通讯》1977,(9)28]

4.治疮疖,体癣,湿疹:苦木树茎适量,水煎外洗。(《广西本草选编》)

药典标准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本品为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 (D.Don) Benn.的干燥枝和叶。夏、秋二季采收,干燥。

【性状】 本品枝呈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5~2cm;表面灰绿色或棕绿色,有细密的纵纹和多数点状皮孔;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整,淡黄色,嫩枝色较浅且髓部较大。叶为单数羽状复叶,易脱落;小叶卵状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近无柄,长4~16cm,宽1.5~6cm;先端锐尖,基部偏斜或稍圆,边缘具钝齿;两面通常绿色,有的下表面淡紫红色,沿中脉有柔毛。气微,味极苦。

【鉴别】 (1)本品粉末黄绿色。叶上表皮细胞呈多边形;下表皮气孔甚多,气孔不定式。叶肉细胞中含众多草酸钙簇晶。纤维成束,细长,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偶见方晶。网纹导管和具缘纹孔导管巨大,多破碎。木射线细胞高1~8列细胞,细胞壁稍厚,纹孔较明显。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苦木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 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改良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饮片

【炮制】 除去杂质,枝洗净,润透,切片,干燥;叶喷淋清水,稍润,切丝,干燥。

【性味与归经】 苦,寒;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祛湿。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湿热泻痢,湿疹,疮疖,蛇虫咬伤。

【用法与用量】 枝3~4.5g;叶1~3g。外用适量。

【贮藏】 置干燥处。

本页面所展示的内容为康美中药网根据相关专业资料整理汇编而成,康美中药依法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以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复制发布/发表;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或引用本文时须注明“来源:康美中药网(www.kmzyw.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苦木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