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男女老幼,从凌晨就开始抢着干这活了,你看她们穿着厚厚的衣服,在瑟瑟的北风中,从天不亮,到太阳升起来,都已经干了两个多小时了,她们坐在外面,整个身体都不动弹,就是两只手在不停地忙活着。
这些老人们,其实每年都能抢着干几天这种活计,挣点零花钱,她们把一根根带着热气的,沾着泥土的“金条”,从头撸到尾,先还是黄色的金条,马上就变成了白白净净的金条了,撸完的金条交给管事的大妈,过了秤后,一斤给一块钱的加工费。
这个活计,大爷大妈最擅长,坐着不动弹,他们可以靠三四个小时,年轻人反而坐不住,也不愿意挣这种小钱,一斤一块钱,实在是不容易,可是这些农村的老太太,只有干这种活,才是一个挣钱之道。所以她们把孩子也招呼来,一起干,孩子手生,一个小时也挣不了两块钱。
眼前袋子里面装着的满地的金条,都是刚从锅里捞出来的,这种东西叫沙参,功效跟党参差不多,种沙参特别费事,田间管理比种大田作物费工五到十倍,现在雇工价格高的出奇,每人每天至少一百五十元,所以包地农民苦不堪言。
这位农民包了八十亩地,全部都种上了沙参,沙参的价格是一斤二十多块钱,有人逗他说,八十亩地,满地的金条,这老板要发财了。老板只能苦笑了一下,附和着说,金条满地,就是金价不涨。
的确,这么多年,沙参的价格都几乎不变,可是种地的种子化肥,农药水费电费,没有不涨的,人工费用更是突飞猛进,所以种地的风险变得越来越大,特别是一下子包了八十多亩地,全部都种上了药材,这就如同把鸡蛋放到了一个篮子里面。
种沙参,起沙参,田间管理,这些过程的成本比过去高了一倍多,煮沙参煤炭价格也长了不少,好在今年秋天河里有水,洗沙参降了些成本,撸沙参还是一直一块钱一斤,这是所有环节中,最费工的环节,这是老板值得欣慰的。
包地的老板感叹,原来种沙参还有些利润,这两年种地成本太高了,他们可能就闹个白忙活,他挺感谢这些村里人,老老少少都来帮忙,撸沙参,一块钱一斤,的确不容易,撸不了一个小时,两只手就火辣辣的,坐在那里三四个小时不动弹,人都快瘫了,站起身来都费劲。
撸沙参这个活,快手一天能挣一百多,但是这一百多块钱可是不容易,凌晨就到老板家里,等着出锅的煮好的沙参,当热气腾腾的沙参出来后,人们蜂拥而至,把老板围了起来,这个要三十斤,那个要五十斤,结果要三十斤的只能分到十斤,要五十斤的也就分到二十斤。
有钱得让大家都能挣到,老板看到来的人多,就得每个人都先少分一点,要不然后面的捞不着,黑天半夜就起来等着干这活,没干上,心里不是滋味。都是老邻旧居住着,厚此薄彼也不是事,好几十人围着一口大锅,黑天半夜,抢活干,因为这两年农民挣钱真的不容易了,这就是农村的现状,种金条的老板就更难,不赔就烧高香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