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中药名。主产于云南文山州,故名文山三七,又名文州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干燥。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那曲虫草:西藏那曲冬虫夏草生长在西藏那曲地区海拔4500-6000米以上的羌塘草原上,以生理特性强、药用价值高、个大而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也是全世界品质最高的冬虫夏草。一年一度的冬虫夏草交易节的虫草王评选上,那曲冬虫夏草连续数年蝉联冠军宝座。
黄芪:黄芪,又名绵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天麻:天麻,又名赤箭、独摇芝、离母、合离草、神草、鬼督邮、木浦、明天麻、定风草、白龙皮等,是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肥厚,无绿叶,蒴果倒卵状椭圆形,常以块茎或种子繁殖。其根茎入药用以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等症,是名贵中药,与琼珍灵芝合用治疗头痛失眠。
延龄草:延龄草,百合科植物。多年生草本,茎丛生于粗短的根状茎上,高15-50厘米。 生于海拔1600-3200米的林下、山谷阴湿处、山坡或路旁岩石下。有活血,镇痛,止血,消肿,去风湿的作用。
红景天:红景天,别名:蔷薇红景天,扫罗玛布尔(藏名)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20厘米。根粗壮,圆锥形,肉质,褐黄色,根颈部具多数须根,根茎短,粗状,圆柱形,被多数覆瓦状排列的鳞片状的叶。[1] 生长在海拔1800—2500米高寒无污染地带,其生长环境恶劣,因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特殊的适应性。可作药用,能够补气清肺,益智养心,是一味作用广泛的中药。
雪莲花:分布于中国多地高寒地带,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也有分布。生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磺砾石滩中,海拔2400-4000米。以天山所产最多,质亦最佳。可作药用,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