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贵州水城:种下中药材,让森林资源“活”起来

2019-07-09 09:09:04    来源:多彩贵州网

要不是前段时间领到了务工所得的“真金白银”,恐怕朱启洪至今都不会相信,将白芨从荒郊野岭“搬家”至郁郁葱葱的林场内,能为当地群众带来“实惠”这一事实!

... ...

贵州水城:种下中药材,让森林资源“活”起来

倘徉与水城杨梅国有林场,可感受到森林大氧吧特有的夏日凉意

7月6日,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县杨梅乡国有林场内,百余村民手提镰刀、锄具,弯腰忙碌在连绵起伏且绿意横生的山坡上。

行车从林场内的油路上缓缓驶过,入眼便是依稀可见的白芨苗长出了这个季节特有的鲜绿。成片的云南松、油杉林、楠竹林等满目苍翠,绿意扑面。

被树枝遮蔽起来的道路两旁,上个月刚完成清灌工序的丛林间,泛黄的杂草被整齐有序地堆放在树根之下。

贵州水城:种下中药材,让森林资源“活”起来

泛黄的杂草被整齐有序地堆放在树根之下

“还有那一片杂草没有清除,大家要抓紧时间,过了这两个月,咱们就耽误这一批种植了。”

“我今天对接的白芨苗三五天的时间就到了,我们得抓紧种下去。”

“好的,场长放心,我们大家争取在这几天保质保量地完成清灌任务。”

见水城县杨梅国有林场副场长王明朝到场吩咐,今年51岁的朱启洪等人便停下手中的忙活,一边拍打着裤腿上的泥尘一边笑着回答。

紧接着,朱启洪伸了伸懒腰,然后将腰身站得笔直。从他的笑容里可以看出,清灌、清除杂草的活儿可算是一个“累”与“快乐”并存的好事。

当然,在朱启洪心里,只要有事做、有钱赚,累一点并算不了什么。

贵州水城:种下中药材,让森林资源“活”起来

正在清灌、清杂草的村民

“以前在家门口很少能找到事情做,现在只怕吃不了苦,能吃苦的,乱出来一天,一张百元票到手。而且除了下暴雨,其余的天气并不影响出工。”说这话时,朱启洪显得喜笑颜开。

据朱启洪讲起,以往因家里的土地较少,且无一技之长的他,曾经一家人仅靠种地、喂猪、打零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不温不火。

2013年,朱启洪家被政府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杨梅林场为积极响应脱贫攻坚的号召,将朱启洪吸收进了护林员的队伍,月工资2000元。

2017年,朱启洪家脱贫,但脱贫不脱政策,这让他深深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目前,朱启洪家已盖了新房,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红火。

贵州水城:种下中药材,让森林资源“活”起来

杨梅林场林下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

“无产业不足以促进脱贫。”于是,杨梅林场深思熟虑,在森林资源多年来一直处于“沉睡”的状态下,不得不对“多元化发展林下经济”作出了全方位思考与谋划。

事实上,今年以来,面对现有的森林资源等条件,如何将脱贫攻坚工作持续引向深入?如何将现有资源“盘活”?如何为当地贫困群众找到增收致富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系列问题摆在了六盘水林业系统等上下各级的面前。

随后,一场以“发展”为主题的讨论在杨梅林场开启,大家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话题建言献策。并得出——“一定要向森林等资源索取更多效益”的结论。

实际上,在决定启动中药材种植项目前,该林场就对中药材生长所需的土壤、水肥条件、交通区位优势、产销对接、促进就业及品种选定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并听取了有关中药材种植专家的意见及建议。

贵州水城:种下中药材,让森林资源“活”起来

水城县杨梅国有林场副场长王明朝(左)正在查看白芨苗长势情况

“此前,我在开展巡山的过程中,曾抓起一把把因落叶而腐质的泥土沉思半天。”王明朝说,“考虑再三后,我觉得没有比种植中药材更合适的产业了。”

有所想就有所行动。2019年3月,杨梅林场率先启动200亩花卉基地的建设项目,朱启洪和其他一些贫困群众也得以实现在领取护林工资的同时,通过在花卉基地内务工,实现了月收入近5000元的梦想。

好消息接踵而来,从今年7月开始,朱启洪的妻子也被安排在花卉基地务工,月收入1500元。

“从现在起,我家两口子在林场的收入,每月可有合计6000多元,这在以往,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事。”朱启洪笑着说。

值得一提的是,当记者为朱启洪算起一笔实际收入账时,朱启洪笑了,“现在的年收入嘛,反正不低,可以用‘致富’来形容。”

贵州水城:种下中药材,让森林资源“活”起来

生长在腐质松软型土壤内的白芨

同样,自该林场启动中药材种植等项目以来,杨梅乡白牛村村民李树才也是该项目的直接受益者之一,他在该项目中务工的天数一天都不曾“落下”。再加上护林员每月2000元的工资,近三个月来,他到手的人民币总计1.5万元。

据介绍,截至目前,仅水城县杨梅国有林场木瓜树工区,就已完成首批中药材种植1570亩,今年第二批3430亩的中药材种植正持续跟进。

按规划,到2020年1至6月,杨梅林场将利用闲置的土地资源,累计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10000亩,主要种植白芨、射干、天门冬等。杨梅林场还将利用现有的闲置厂房,于2020年6至12月建成中药材初加工厂,预计2021年投入使用。

贵州水城:种下中药材,让森林资源“活”起来

林下种下中药材,发展致富正当时

此外,在全力发展好中药材种植项目的同时,杨梅林场还将打造面积为100亩的“种质资源圃”,涵盖185种中药。将建及千亩种苗繁育基地,为该种植项目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

当然,用王明朝的话来说,杨梅林场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项目出发点有五:一是通过项目的逐年实施,改变林下杂草、杂灌丛生的现状,减小森林防火的压力;二是林地有人时时经营和管护;三是促进以短养长,实现林下有资产;四是林木间接吸收林下种植所施的部分肥料,有助于提高长势;五是积极为当地贫困户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为脱贫攻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此外,针对杨梅林场发展中药材种植,有着8年白芨种植经验的昭通致富农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兼种苗技术、市场销售负责人陆有颜也十分看好。他告诉多彩贵州网记者,“杨梅林场海拔为1600-2100米,腐质厚、土质松软,是白芨等中药材生长的优强适宜区,我们有信心做大做强该产业。”

“我们的销售渠道、管护加工技术都是成型的,根本不担心销路问题;我今天就是特意前来和杨梅林场签订种苗供应等相关合作协议的。”陆有颜说。

在务工方面。自今年3月份启动中药材种植及花卉基地建设以来,杨梅林场已解决就业近8000人次,共计支付务工费用80余万元。现在平均每天大约有80余人在此务工,最多的时候,一天的务工需求量高达300余人次。

在未来经济效益预测方面,杨梅林场有关负责人作了详细估算,他说,“白芨种植三年可见效益,待1万亩中药材全部种植下去且实现盛产时,保底亩产1000斤,按照现有保底鲜品10元/斤的价格,该项目的产值可达1个亿。”

贵州水城:种下中药材,让森林资源“活”起来

长势喜人的白芨苗

贵州水城:种下中药材,让森林资源“活”起来

这个夏天,杨梅林场种下的天门冬长出了应有的风采

另悉,2018年,六盘水全市林下经济目标任务为80万亩,截止2018年12月底,已完成林下经济209.62万亩,产值达158.07亿元,带动农户26.92万户,90.79万人,其中贫困户4.8万户,14.73万人。

“多元化发展林下经济,我们不仅要向森林索取生态效益,还要索取经济效益等,我们最终目标是要把发展森林资源做到极致。”六盘水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

时下,在六盘水,那些曾经仅依靠每亩几十元生态公益林补偿的山区农户,他们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也迎来了增收致富的大好时节。

贵州水城:种下中药材,让森林资源“活”起来

杨梅林场内,中药材种植已完成的部分产业布道

采访手记——

过去,一把小锄头,一个小箩筐或印有“为人民服务”等字样的麻布袋,再加上一两斤干粮和水,这就是以往采药者行走于山间丛林的情景。

尤其的白芨这样的中药材,以往只散生于杂草丛林,数量极其稀少,常被人们视为药中“珍宝”。

现如今,将白芨等中药材规模化种植于林场内,将产业布置在自然生态良好的山坡上,这显然是多元化发展“林下经济”的现实样板。贵州六盘水市已然从“浅绿”向“深绿”迈进,那些逐渐被“盘活”的森林资源,使得六盘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

当然,从目前来看,发展林下经济,除了中药材种植,六盘水还有刺梨、菌菇、花卉苗圃种植等,甚至还有林下养殖生猪,这些都与脱贫攻坚有着不同程度的深度融合。

只不过,在多元化发展面前,唯有切实做到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兼顾“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在“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持续发力,才能让该中药材种植等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取得“吹糠见米”的良好成效。

我坚信,在六盘水,在水城县,“勤劳”和“智慧”正化“无形”为“有形”。

“活”起来的森林资源,定会织就出一幅幅“生态美百姓富”的山水生活画卷。(本网记者 胡绍山)

 

标签:
乡村振兴贵州六盘水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