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藏药材,野生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中医药的需求,加强野生变家种研究和示范推广是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秦艽资源的重要措施。由于秦艽生长周期长,种苗繁殖困难,投入产出效益低,野生变家种发展缓慢,影响了秦艽的发展。 秦艽为多年生高山药材,前期生长缓慢,苗期长达5-6个月,在原产地进行育苗繁殖需一年,由于海拔高,温度低,人烟稀少、劳动力缺乏,田间管理不便,影响了秦艽等高山药材的野生变家种的生长,那么,秦艽如何在低海拔家种繁殖呢? 一、品种选择 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的品种。麻花秦艽. 小秦艽G.大叶秦艽G.粗茎秦艽。 二、育苗地点的选择 要求种苗在冬季能安全越冬,既冬季极端最低温在0℃。因此选择海拔600米以下的四川盆地丘陵或平坝区;距高山种植地较近的原则。因此,甘孜州种植秦艽,可选择泸定的河谷地带育苗;阿坝州种植秦艽可选择都江堰育苗。需选择交通方便的公路沿线,便于种苗快速运到目的地。 三、育苗土壤选择 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壤土。 四、育苗时间 根据秦艽种子发芽规律及生长特点,及四川盆暖冬特点,10月上中旬是秦艽的较为适宜的育苗期,此时气温在20℃左右,有利于秦艽出苗,出苗后能够安全越冬。 五、种子处理 用当年收种子,用200mg/kg赤霉素浸泡24h后,自来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六、苗床准备 前茬收获后及时耕翻, 耕深20cm~25cm,耙平, 拣拾田内杂草及石块。按宽1.3m作厢, 在厢面上施适量底肥(每亩苗床均匀撒施尿素1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15kg、腐熟有机厩肥或饼肥100kg。),用0.5%辛硫磷颗粒剂(或乳油)2.5Kg/亩兑100倍水均匀喷雾于地表防治地下害虫, 立即浅耕整平,灌透底墒水,待入渗后播种。 七、播种 每亩苗床用当年并处理过的秦艽种子1.0kg,用干净细河沙搅拌均匀撒入沟内,覆盖0.5cm的细土。 八、盖膜、盖遮阳网 用竹片将2m宽的膜拱盖,以增温保墒,促进发芽和生长,并保护秦艽幼苗不被低温冻伤,安全越冬。待来年3月升温后才揭膜。在越年3月揭膜后盖遮阳网以遮阳防止烈日烧伤秦艽幼苗。 九、除草 由于秦艽前期生长缓慢,田间杂草生长较快,出苗后需除一次杂草,用选择性除草剂杀禾本科杂草,双子叶杂草需人工除草。 出苗前需经常除草,保持无杂草,最好在杂草小的时候随时拔除,杂草长大后拔除时容易使即将出苗或正在出苗的秦艽苗受到损伤,并且破坏地面的平整,不利于小秦艽苗的扎根。 十、追肥 来年2月再追一次肥,亩施尿素3公斤、磷酸二氢钾1公斤、粪水1000公斤;4月底施一次送嫁肥,亩施尿素5公斤、粪水1000公斤。 十一、病虫害防治 1.病害 (1)锈病 发现中心病株时, 立即全田喷施粉锈宁25%可湿性粉剂30g/亩,兑水30Kg,每10d重复一次,共喷施3-4次。 (2)黄叶病 该病是微量元素缺乏引进的生理性病害,叶片褪绿变黄。用复绿灵50g/亩兑水15Kg喷施,或用磷酸二氢钾加铁锌等微量元素肥料喷施,重复喷2-3次,间隔15d一次。 2.虫害 (1)地下虫害 播前用0.5%辛硫磷颗粒剂( 或乳油) 2.5Kg/亩喷施于地表,出苗后再喷一次。 (2)蚜虫 发现蚜虫, 20%的吡虫啉2000倍液;25%的抗蚜威15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d~10d重复一次。 十二、种苗出土时间 在4月低,秦艽6-8叶期,叶片长度在8cm左右时可以出苗移栽。具体出苗时间是根据山区秦艽移栽时间来确定,当秦艽种植区气温稳定通过12℃时,有利于秦艽移栽成活。5月上中旬是较适出苗移栽期,最迟移栽时间不能推迟到6月上旬。 十三、种苗标准 根据叶片数量、最大叶长度、根长、根粗确定种苗标准。划分为四个等级。作为高山移栽用苗主要用1-2 级种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