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从“古方经典”到“现代药剂”传统中药怎样变成下一个“青蒿素”

2018-11-29 09:29:01    来源:科技日报

这几天,在平均海拔1800米的四川省冕宁县,我国唯一的“益母草GAP种植基地”内,将药材有效成份提升3至5倍的益母草新品种——“川益1号”已结束了秋播期。这里,不仅开创了益母草“野生变家养”的技术先河,还在全球首次完成了益母草注射液“指纹图谱”研究。

作为传统中药,“益母草”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使用历史。1971年批准上市的益母草注射液,曾是我国首个治疗产后出血的中药注射液。改革开放以来,益母草注射液的基础成分、作用机理等,一度面临现代医学的“挑战”,最终是科技创新让它再次“焕发新生”,近年来更是连续7年在全国同类用药中排名第一。

如何传承民族医药资源,实现“古方经典”到“现代制剂”的转化?日前科技日报记者探访了成都第一药业集团(以下简称成一制药)。

再次攻关,为中药经典重新擦亮光环

上世纪60年代,为改变国内宫缩制剂长期依赖进口的困境,成一制药(时名成都制药一厂)接到国家任务,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和医疗机构,从传统中药益母草中成功研发益母草注射液,改变了国内宫缩剂严重不足的局面,该注射液也于1977年载入《中国药典》。

但是,随着现代医学发展,特别是在2008年我国对中药注射液安全性再评价之后,曾经“技术辉煌”的益母草注射液,迎来了更高标准的现代医学“挑战”。

“核心就是要解决3个问题,它有什么成分?它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它的质量控制如何做到以一贯之?”成一制药常务副总裁马建强说。

“益母草生物总碱具有多样化的药理作用,仅其基础物质成分就检测出了90余种。我们相当于要‘重头再来’,重新发掘产品资源,开展药理研究、临床研究等,为临床使用提供充分的循证证据。”成一制药董事长刘昭华说,经过近10年的“再攻关”,成一制药先后明确了益母草注射液的物质基础,完成了临床前安全性、大样本临床安全性和经济学评价,并对其临床应用于产科和妇科进行了再评价。今年6月,综合上述成果的“经产良药益母草的多维评价与开发应用项目”,顺利摘得2017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目前,益母草注射液上市至今已累计临床治疗近2亿人,未出现一例严重不良反应。

继续投入,打通大规模产业化“最后一公里”

与益母草类似,同样属于民族医药瑰宝,在成一制药焕发新生的还有中药莨菪。早在1958年,成一制药就率先启动了对莨菪生物碱的先期探索和研究,作为我国继青蒿素之后的又一个原创化药,其研究成果获得1978年全国首届科学大会奖等。

“这样优秀的民族医药瑰宝,要在现代医学领域‘发光发热’,同样需要新的科研投入。”马建强说,莨菪类生物碱具有极高的科研和临床价值,但是受植物资源和生产技术的双重制约,莨菪类生物碱成果距离大规模产业化仍有“最后一公里”,这也曾是成果转化中面临的瓶颈问题。

一方面作为原料的“唐古特山莨菪”是一种稀缺植物资源,要进行开发就必须做好种植资源筛选、繁育等。成一制药副总裁陈太星说,近年来企业先后在青海、四川建立了两个种植基地,进行优质种植资源筛选、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种质资源圃等,保证原药材的供应和质量。

标签:
中药研究中药现代化益母草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