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安徽亳州:新药农种出新希望

2018-10-23 15:30:18    来源:亳州晚报

自从1800多年前华佗在亳州开辟第一片药圃起,亳州种植药材之风日盛。尤其改革开放以来,亳州人在药材上做足文章,逐渐形成了“千家药企、十万药商、百万药农”的产业规模,到今天,种植地产药材达400余种,规模更是超过百万亩。

四十年来,亳州人靠药“吃饭”,不断改良试验、培育新品种,不断化零为整,成立专业化合作社集约发展,不断探索新模式,打造高效种植基地,不断涌现出的新药农们纷纷以药为媒,发了财,致了富。

从种药材到种种苗

位于谯城区魏岗镇的阳光新科中药材种苗示范基地占地300多亩,一年四季时时有药材开花。走进基地,偌大的基地宛若风景优美的植物园。

10月6日,该基地负责人韩儒带领技术员观察新培育种苗的长势情况。“你看,这就是航天决明子,经过基因改良的新品种决明子,植株不高,但结荚多且颗粒饱满,每亩能翻倍增产。”韩儒介绍说。

此外,该基地培育的航天新品种还有白术、桔梗、丹参、板蓝根等,改良的新品种达60多种。

“我们一方面对药材品种进行提质增效研究,另一方面对药材的生长习性,对土壤、水分、气候环境等适应情况进行分析整理,形成了一整套种植思路和方法,并编订成《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小册子进行推广普及,深受药农朋友喜爱。”阳光新科技术总监张怀民说。

谈到为什么成立药材种苗公司,韩儒打开了话匣子。

从小受到父亲种药影响,韩儒渐渐地对药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跟着父亲走街串巷卖药材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市场上大多卖的是药材成品,几乎没有卖药材种子或者种苗的,心想这是一个商机,就开始想方设法寻找药材种子或者种苗。”

韩儒介绍,刚成立公司初期,知名度不高,我们就拿着种子种苗四处跑宣传,向药农介绍我们的品种,另外,想办法在各种农业科技报上登小广告,于是就有很多外地药农写信购买我们的种子。

“记得有一次,我一个人带着5大包桔梗种子,坐汽车向外地推广,辗转三天才到江西九江,当地药农被我这个外地小伙子的拼搏劲儿打动了,于是种子很快就卖完了。”韩儒说。

据了解,目前,阳光新科已面向全国开发种植中药材37万多亩,建立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49个,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各地。“做药材种子种苗培育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源头,品质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产量和药效,我们将继续致力于药材品种的提质增效研究,为亳州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贡献力量。”韩儒说。

从各自种到“抱团”种

近年来,谯城区双沟镇的马庄村因种植藏红花而远近闻名,村民也靠种植藏红花鼓了腰包。

“再过20多天就到了藏红花的盛花期,那时候的景观是最美的,看到满地花开我们心里也忍不住高兴。眼下,最重要的是做好浇水追肥和病虫害防治,这直接影响花丝的产量。”10月9日,马庄村马峰藏红花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正在基地察看病虫害防治情况。

马峰介绍,刚开始藏红花只是村民房前屋后种植的中药材品种之一,规模较小。由于藏红花产量低,药用价值高,经济效益好,村民不断试种、繁育,规模逐渐扩大。到今天,全村的400多亩土地全部种上了藏红花。

为了推动藏红花种植规模化发展,村民们纷纷联合起来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向周边村庄推广种植藏红花。马峰也在这时候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带动30多户药农种植了300多亩藏红花。

马峰介绍,成立合作社以前只是小家小户种植,管理技术参差不齐,产量也比较低;现在,合作社统一进行田管,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产量和效益也上去了。比如,一年生的藏红花每亩产量0.8市斤左右,年收益增加到3万至4万元,两年生的每亩产量超过1.6市斤,年收益超过了10万元。

庞李庄的李学礼看到大家都尝到了种植藏红花的甜头,也跟着马峰学习种植。“我今年试种了2亩,经济效益好的话,我再扩大规模。而且,合作社还提供种植技术指导,管理也放心。”李学礼说。

“下一步我们合作社将延长藏红花种植产业链,设计包装,做花丝深加工,进一步提高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收益。”马峰说。据双沟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胡友志介绍,该镇中药材种植面积4.6万亩,占全镇农业种植的26.2%,在2014年以后,药材种植品种发生了变化,主要种植的品种有藏红花、紫丹参、玄参等,且规模逐年扩大。

“我们镇高度重视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一方面给予土地流转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除市、区出台的补助政策兑现外,镇里也对种植大户进行补贴,扶持中药材种植经营主体发展。”胡友志说。

日前,我市出台《中共亳州市委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五大工作机制推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对新增连片种植1000亩以上中药材的农业经营主体给予一次性补贴,每亩补贴1000元,补贴政策持续10年。补贴品种有白芍、牡丹、白术、菊花等30余种。此政策用以推动道地、大宗地产中药材标准化体系建设,保护道地中药材品种,积极申报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等。

从农户种到企业种

10月10日,在谯城区古井镇药王村,绿源中药材种植研究所正在播种200亩的白芷示范田。

“我们这一块示范田主要探索白芷新品种的种植方法,结合土壤、水分的测定,探索白芷种植的覆膜除草技术和配方施肥技术等。”该公司技术员孔令峰介绍说。

在药王村,绿源中药通过流转土地建立了1000亩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主要种植品种有菊花、丹参、白术等。其中,360亩的菊花已与广药集团签了订单合同,采摘的菊花全部销往广东。

据介绍,在以前,药王村家家户户种植中药材,种植的品种多,比较杂,管理也不方便,达不到规模效益。现在,全村的土地全部流转给了知名药企做种植基地,村民不种地,收入也不减少。

济人药业在谯城区建立1000多亩药材种植基地、源和堂药业公司在涡阳设立了数千亩的药材基地……2009年以来,我市以沿涡河的14个中药材种植重点乡镇为核心区域,发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主体作用,采取“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规范化种植基地、种子种苗组培繁育基地、“十大皖药”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和中药材初加工基地等“四大基地”建设,指导粮农向药农转变,带动药农致富增收。

据统计,截至2018年6月底,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共217家,规模种植药材面积11.2万亩。这些种植大户和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种植规模的同时,也开辟出一条助力脱贫攻坚的特色之路。

如绿源中药探索建立的“公司+基地模式”不仅实现了中药材种植的增收,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和贫困户脱贫。在基地,绿源中药聘请当地德高望重的村民做片区管理员,由他们发动村民做工,负责中药材的种植、田管和采收,既方便又高效。截至目前,绿源中药累计帮扶了38户贫困户。

通过“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我市的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据了解,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16万亩,约占全国的10%、全省的60%。其中,规范化种植面积30.5万亩,已形成白芍、牡丹、白术、桔梗、白芷、菊花、板蓝根、芦巴子、薄荷、药豌豆等十大药材生产基地。

下一步,我市将积极创新种植模式,建设中药材种植规范化基地,发展道地品种,提升中药材种植业水平,确保今年年底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120万亩,规范化种植面积发展到32.5万亩,种植业总产值达40亿元。 (记者 武景)

标签:
乡村振兴安徽亳州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