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于团结:小小蒲公英圆我致富梦

2018-10-17 11:32:45    来源:亳州晚报

于团结:小小蒲公英圆我致富梦

蒲公英又名“婆婆丁”,是田间路旁再常见不过的野生植物,黄色的小花、白色的果实,风轻轻吹过就会带着种子随处生根发芽。在谯城区牛集镇郭楼村,蒲公英却走上了规模化种植之路,从路边的小野菜变身“大产业”,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好项目。

绿油油的产业亮晶晶的希望

10月8日中午,走进牛集镇郭楼村,迎面而来的便是满眼的绿色。上百亩的田地里,满是绿油油的蒲公英,中间夹杂着零星的雪白“小绒球”傲然挺立,在绿叶和黄花的映衬下,让人看了瞬间神清气爽。

“轰隆隆,轰隆隆……”从大田深处,远远传来大型收割机的声音,周围躺着收割下的绿色蒲公英,不远处几名农户用蛇皮袋装着已经晾干的部分。随着声音越来越近,一个身穿T恤的男子开着机器缓缓来到记者眼前,男子叫于团结,正是这片蒲公英田的主人。

于团结是牛集镇本地人,从小见证着父母在黄土地里耕田播种,靠着时节天气期盼好收成。找个好项目,摆脱传统的粮食种植,带着全村人发家致富的想法,不断地在于团结心中生根发芽。外出打工的日子里,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于团结都会到当地农田里走走看看,和农户们聊天,寻找好的商机。

种植蒲公英,转型“新农民”

“有一次听工友说,他们家种植的有蒲公英,播种方便,成活率又高,又有很高的效益。”于团结说,小时候就知道蒲公英随风飘到哪里,种子落地后就会生根发芽,生命力特别顽强,肯定比种植传统农作物要安全很多。

上网查询后,于团结了解到蒲公英是一种中药材,它有消肿散结、清热解毒的功效,经济价值十分可观,每年收割叶子五六茬,每亩地的收入在6000元左右。随后,于团结让在家乡的父母,先尝试种植几亩地,让他没想到的是等到收割时,4亩地首茬就卖出了2万多元。

于团结立即承包村邻的近百亩农田,大规模种植蒲公英。“当时有人认为我年轻气盛,太大胆了。”于团结说,这些质疑都没有打消他的积极性,反而促使他认真学习蒲公英种植的技术和了解市场销售情况。当年,于团结的蒲公英就打开了本地市场,又逐渐拓展到厦门、山东、海口等中药材企业。

成立合作社延伸产业链

随着蒲公英市场越来越好,于团结又成立了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发展60余户种植蒲公英,种植面积400多亩,收割、施肥、喷灌等,全部用上了机械化。

“尝尝我们自己做的蒲公英茶吧,清热去火的。”休息时,于团结热情地端出一杯冲泡好的蒲公英茶。如今除了出售蒲公英和种子外,合作社还拓展了产业,进行深加工。自己准备了炒茶设备,将蒲公英的收益翻了数倍。

“今后我们还准备进行精包装,申请营销许可,上网销售,让蒲公英真正飞到全国各地,甚至漂洋过海。”于团结说。武清海 记者 李锦文 文/图

标签:
乡村振兴安徽蒲公英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