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的药市渡过了难熬的夏季,处暑刚过,天气已凉爽了许多。虽然今年前期干旱,进入夏季一来,雨水不多不少的洒落在黄淮地区,对中药材和其它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 本期中药材走动有所加快,下行的压力减小,很多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如:砂仁、大海、党参、天麻、全蝎等上涨明显。小幅上涨的品种更是枚不胜举。多数常年经营户也都忙碌了起来,交易中心二期工程近期每天都有很多拖挂车在装运中药材,这种繁忙景象打破了寂寞已久的药市,给药商增添了信心。可能今年的销售旺季要来的早些,因为前期中药材市场、药企、医院都在整顿,造成三方不敢大量进货。市场人怕危机再次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手中无货随进随销,不敢积压货源。药企是国家严管整顿的对象。医院的抽样检查也非常严格。所以给中药材销售带来了困难,一些中药材原材料滞留在主产地,形成了很多品种出现阶段性的低点。随着销售旺季的到来,低价品种出现小幅上调非常合情合理。 麦冬产新时的超低反弹,没有引起药市人的关注,反而使药商生畏、反感,人人都说麦冬的产量之大,各产地加起来总有万吨有余,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它的产量今年大是事实。但我们看它已没有了库存,它的销量很好,年年在增加,并且它有一个很好的销售市场。价已低至药农不愿出售的地步,他们也不急于出售。虽然总归要卖,最起码在产新之前已形不成大掉。 在很多人没有看好的情况下,麦冬出现了二次反弹,而且非常强劲,速度之快,超出了药商的想象。有人说:麦冬明年又要大掉,我也相信大家的预测,去年麦冬处于150元的高价时,就有很多人大胆预言,明年能有35元左右的行情。有人把做反弹比作“空中接刀”,这需要高技术条件下的战略技术,非一般人能及! 麦冬能持续这么多年的高价,说明了它的用量有增无减,如果一个品种能走向药食两用和有新的开发利用,它的潜力应是巨大的。这问题不是推测,而是现实的。 从麦冬的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中药材今年的走势,高价掉低,必有反弹。但反弹的强度有大有小。太子参、三七、掉低不会反弹吗?如果党参因扩种面积大又遇丰产,掉低不会反弹吗?等等……。还会有很多品种都会出现此种情况。我们用一个篮球来比喻一下中药材的反弹。如果我们把一个球用力抛向空中,不在给它施加任何外力,它会一次比一次低的慢慢弹起落下,弹起落下,至至静止。当然这是动力学原理,把它比作中药材的反弹也有相似之处,这样比喻我想能够明确问题的存在。 白芍已进入大量产新季节,今年迟迟未见新货上市,去年像这个时候已是大量产新一月有余,去年是因为价格高的原因,就是正常年份也是盛产的时候。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去年产新一直掉价,产新快要结束才基本稳住,造成谁做白芍谁赔钱。 二是今年没有商贩下去点地块,药农看价格低不着急采挖,未能使白芍集中上市。 三是其主要原因还是货少引起的结果。 白芍的产新没有给经营户带来压力,在需求的带动下,交易频繁,价格略有上升。黑根子白芍上货量大,有几十吨货。五马集零晨四点就能交易完,他们加工无硫的订单也比往年多,黑根子有可能形成先低后高的情景。白芍的量估计要比我们预想的三千吨、四千吨还要少。 我们稍回忆一下,就知道白芍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四年间,白芍的种植面积是近十年最少的。2010年只限于本地恢复种植,这年又遇特大干旱,都有不同程度的缺苗断垄。根据我下去看的情况,明年白芍可采挖面积应该比今年再少二分之一以上,这是明摆着的事实,我绝对没有任何夸张和虚构。 白芍的库存是拖累它涨价的主要因素,具体有多大库存谁也很难定论,是一万吨,还是两万吨或者更多,没有人给出准确数字。从去年至今商贩们卖出 货都是赔钱的。因为,大家对它失去了信心,思想有了动摇,它的掉价给很多药商投下了阴影,你卖我卖,大家一齐卖,商贩卖,农户卖,造成了货源量多。2010年那年产量那么大,后来价格一涨,便买不到货了,难道说那年没有库存吗?那年不比现在的货多吗? 白芍是一个大宗中药材品种,它的销量巨大,最近每年都有一万五千吨左右的销量,它还是出口创汇的品种,从2011年至2014年又能产出多少白芍?又需要消化多少库存?它是否蕴育着商机,再有一个月的时间便能真相大白! 我们要善于分析、观察、思考、挖掘市场信息,中药材的商机随时同我们相伴!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康美中药网”并附加www.kmzyw.com.cn链接,不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下以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若经发现,本站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