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齐聚第四届中国品牌药企沙龙 共商中药国际化大计

2012-05-24 10:02:36    来源:医药经济报

嘉宾:

    天士力集团董事长闫希军

    云南白药集团总经理尹品耀

    华润三九高级副总裁邱华伟

    康美药业副董事长、副总裁许冬谨

    江中集团OTC事业部总经理黄宇博

    5月20日,第四届中国品牌药企沙龙(简称APS)在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城举行。来自江中制药、华润三九、东阿阿胶、云南白药、滇虹药业、康美药业、哈药集团、仁和集团、天士力集团等中国品牌企业的代表汇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

    已经举办了四届的APS在本次沙龙上把“中药国际化”作为企业代表们讨论的主题。据记者了解,多年以来,中药国际化一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但是随着国外天然药物开发的日益火热,中药已经成为欧、美、日、韩争先研究的对象。

    众所周知,中药走向国际化的过程,是中西两种文化碰撞的过程,是中医药与现代医药融合的过程,是语言工具转换、技术方法转变、理念意识转变,最终达到标准统一的过程,中医药国际化的过程,就是要走出国门、走进世界、走上高端。

    梦想阳光为何难照现实

    虽然中药国际化早在上世纪就已经成为行业内的广泛共识,但是近些年来,除了天士力、地奥、康缘等少数企业,多数企业都还处于一种“光说不练”的阶段。显然,高昂的研发投入、巨额的临床试验成本、极高的失败概率都成为企业裹足不前的理由,而原因更多地在于企业对中药产品的不自信。

    虽然天士力、地奥等企业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很多企业依然无法下定决心。不过外部的压力已经使得企业不能等待了。

    医药经济报:中药国际化已经进行了多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市场角度看,我国中药产品始终没有进入主流市场。中药国际化为何举步维艰,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闫希军:中医药国际化既是生存问题,也是发展问题,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多重挤压,必须从战略高度增强紧迫感,并采取一致行动。只有知难而进,“抱团取暖”,优势互补,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行业力量,通过“走出去——走出国门、走进去——走进世界、走上去——走上高端”实现中药国际化目标。

    尹品耀:众所周知,中药国际化道路走起来是比较艰辛的。以云南白药为例,我们面临的障碍是很多企业无法想象的。云南白药是国家保密处方,要走出去就要公布自己的配方,这和国家法规相违背。

    在理论上,云南白药也有很多困难,它既是一个中药,也是民族药。其并非完全用中药的理论来解释,还需要民族药的理论来支撑。这样一来,走出去的时候就更为艰难。

    黄宇博: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疾病谱在逐渐增大,更多的慢性疾病和疑难疾病侵害人民的健康,中医药在一些老年病和疑难杂症方面有一些优势,在面临西药毒副作用带来的恐慌上,大家开始考虑早期预防,中药有了用武之地。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得到了这一有益健康的解决方案。

    但是,目前中医药走出去面临三大难关,首先,文化背景不同,中医药和西医药形成不同的理论体系,西药讲究局部治疗,中药讲究君臣佐使,综合作用。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用药方式不同,中药在全世界并没有被广泛接受。

    其次,我国在农药和重金属残留等方面没有完善的检测方法,药效、成分含量不明,说明书中对于毒副作用也没有明确的记录。

    再次,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一些有价值的古方流落民间,被外商购买,洋中药在国内被抢先注册;同时由于部分企业缺乏专利意识,造成中药产品在海外的仿冒品较多,也降低了中药的竞争优势。

    医药经济报:中药之所以难以国际化,我们不能简单归咎于国际社会不懂得中医理论。要让国际社会接受中药,必须从自身做起,进行变革。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才能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许冬谨:目前我国中药国际化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合法的药品身份,这也是因为在功能主治和用药指导方面,主要依据中医药理论,无法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真正跨越文化和制度,在各个国家取得认同,必须依靠技术标准支撑。

    制定标准是为了保证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因此,中药标准化是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加强中药安全性和质量控制,推动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制定中药国际标准有望为中药国际化做出更大的贡献,国际标准能够发挥三个作用: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促进技术进步和贸易自由化,提高产品的服务质量与贸易额;促进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显然,中药国际化需要以中药国际标准化建设为支撑。中药国际标准是中药与现代医学和世界沟通的桥梁,标准化可以为国际化铺轨;中药国际标准可以为中药在国际上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国际标准化有利于提高中药产品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竞争力。

    高品质最关键

    进军国际市场是中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西方药政管理体制成为国际主流的情况下,由中医理论衍生出的中药产品,在海外很难获得药品地位。

    面对这种状况,很多中医药专家都把弘扬中医文化当作一个办法。虽然中医文化被纳入孔子学院的教授范畴,但是在没有产品为依托的文化宣传中,中医药对于西方消费者和专家,依然是雾里看花。

    很多企业在和FDA的碰撞中发现,西方世界并非“围墙”,只要产品过硬,能够经得起考验,进军国际市场并非没有机会。寻找合适的产品已经成为中药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首要任务。

    医药经济报:中药进入国际市场,必须有过硬的产品,如何才能使中药产品变得过硬,获得主流市场的认可?

    闫希军:中医药产业国际化不再是空话,已经成为中国品牌药企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作为申报美国FDA的第一例复方中成药,在多年和西方理念不断的碰撞之中,已经逐步探索出中药国际化的一条新路。

    邱华伟:中药国际化的现状是非常让人担忧的。中药在国际市场上依然没有改变以边缘为主的现状,现在大家都有很好的目标,想用中医药来造福世界,必须寻找到自己的方向:打造中国制造的高品质中药产品,能够被西方社会广泛接受;在国内建立针对中药的专门注册法规。

    我们应该从薄弱环节入手,首先要培育市场需求,中药国际化从根本上是商业行为,只有得到专业人士的肯定,才能被普通消费者认同;其次,要完善自身,生产高品质产品,我们还要重视中药的文化传播,中药产品不仅仅是药品,还是与文化息息相关的产品。

    在操作层面,应该持续推进中医文化交流与建设,特别是药政文化和中药管理方面的人士,建立海外医师执业队伍和专业化的推广队伍,加强普及中医药教育,这方面我们做得还比较弱。

    同时,要透彻研究各国的法规,争取获得目标国注册许可,多进行交流,出台有利于出口的法规,积极争取产品展示的机会。

    尹品耀:我们通常说的中药国际化,是走出去,把产品卖出去。但是我们白药的现实情况决定了走出去很难。因此,我们就考虑,引进来也是一个路子。

    云南白药2011年开发白药创可贴,在市场上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在开发时,我们提出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因为白药优势在药的部分,创可贴是药和卫生材料的结合。我们把卫生材料委托给美国的企业帮我们研发,把生产部分委托给德国拜耳的工厂,我们提供药这部分的资源。

    产品研发成功之后,我们自己做市场,这也是一条中药国际化的路子,整合各方面的资源。研制出来以后,品质和档次并不比进口产品差。中国的市场,特别是消费品市场,包括药品市场,被不少国外品牌垄断和控制。因此,我们必须用现代科技来改造中药产品。

标签:
中药品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