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大做强药材产业,就必须构筑产业公共服务大平台,建设规模更大、档次更高、功能更强的药材交易平台,完善产业链条,有效整合资源,提升市场主体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在中药材价格节节攀高的刺激下,一方面现有药材市场充斥假劣药材的痼疾未消,另一方面,新的药材市场建设风潮暗涌。在药材电子商务刚开始探路和有关部门欲再对药材市场祭出治理猛药的当口,医改新一轮进程的规划设计中对中医药的厚望,也包涵着对中药材的厚望。 药市,该走向何方? 拟建药市接踵而来 药材市场建设现在很热。 4月9~11日,贵阳市人大常委会专项视察组赴当地修文、清镇、南明、乌当等县调研,通过走访一线,实地了解贵阳市中药材生产基地和中成药制造企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中药材的市场营销、物流、仓储等情况。此举是为贵阳市设立中药材批发市场求证,目的是为助推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 目前,贵阳市共有药品生产企业87家,药品批发企业93家,药品连锁企业10家,药品零售企业1453家,医疗机构3300余家。其中,中药制剂生产企业占药品生产企业的92%,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批发企业占全省一半以上,基于此,贵阳市产生了建立中药材批发市场的念头。(相关报道:贵阳拟建中药材批发市场) 在大理,中药材交易已经成为当地三月街民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的三月街都聚集了云南周边省区和缅甸、印度、老挝等国家和地区的大量药材商参会展销。云南首次推出的药材博览会,目的仍是集中展示云南省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为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和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搭建平台。 此外,在福建省会福州,一个名为“海峡医药健康城”的项目正在建设之中。规划之中,中药材专业市场、中成药专业市场、西药专业市场、台湾生物医药及保健品专业市场、医疗器械及化妆品专业市场,会展中心及大型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均在列。 甚至在青藏高原上,随着今年与内地经济联系的紧密,在打造拉萨市商贸服务中心的规划中,一个以虫草为主的占地1公顷左右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正在拉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建设。 1996年,由国务院授权卫生部、原国家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局、工商局批准保留的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中药材流通的主渠道。在发展过程当中,有个别市场由于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其业务量逐渐在萎缩。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兴市场,文峰药材交易城在市场发展、电子交易、中药材战略储备等方面就受到了政府部门的关注。(相关报道:中国·文峰药材交易城效益初显) 在年初启动的商务部中药材市场流通情况统计中,全国已有20家中药材市场统计流通的29种中药材价格、购进、销售、库存情况,作为流通环节的基础信息反映市场供需情况。 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新建药材市场,如果不冠以国家级别的,只需以“农贸市场”的属性报批,审批过程比较简单。 假劣药材屡禁不止一直是药材市场的顽疾。 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一度自发形成了100多个药材市场,当中有很多演变成药品集贸市场,出现了许多假劣药品流入市场的现象。1994年,针对我国中药材市场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国务院在全国取缔了116个非法药品集贸市场,同时国务院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及其他部门均无权审批开办中药材专业市场,截至1996年,全国批准保留了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 如今这些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现状是怎样的? “保守估计,药材市场上至少有两成是假货。”最新的公开报道中,专家给出的仍是让人无法轻松的估算。 按照有关规定,这些专业市场只能销售药材而不能销售饮片,但实际上,违法销售饮片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是公开销售,如在北方某中药材专业市场,0.5kg/每袋、1kg/每袋的中药饮片随处可见;有的是暗中销售,摆出来是药材或“产地加工”的切片,仓库里则有求必应。有些经营户在店堂外的马路上就地切制黄芪 ,切好的黄芪 片直接就堆放在地上。反复曝光的“打磺”药材问题,在一些药材市场仍然无法杜绝。常常是标识“无硫”的天麻 片和硫磺 熏制过的并放在一起,二者价格等同,论卖相确实是硫磺 熏过的“美观”,究竟要买哪种就凭买方的选择了。 这些药材市场虽说经营的是药材,而且也通过了国家对专业市场的认可,可经营户的执照一般都是个体工商户执照,而无药监部门的经营许可。虽然市场也采用了多种提醒的管理方式,但并未将其纳入到药品的严格监管中,于是一些过期、变质、以次充好甚至假冒的中药材饮片仍混迹于市场进行销售。 一直以来,专家争论较多的仍然是药材市场在流通过程中对“中药材”和“农副产品”身份的界定。由于分类方法还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分类的部门也还未上升到政府层面,目前尚无定论。在专家眼中看来,目前多数药材市场仍然仅以一种传统中药材市场交易模式的历史身份得以保存和延续,多年来全国仅仅保留了17个专业药材市场也正说明了这点。这些市场若无进一步的改革和转变,其后续的发展必将受其身份的制约。 未来升级之路 尽管一些药材专业市场已经具备一定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但随着国家医药产业政策的调整,医药产业的发展层次不断提升,药材市场问题逐渐明显:如场内企业大多规模较小、竞争能力弱、营销模式落后、发展空间不足等。 要做大做强药材产业,就必须构筑产业公共服务大平台,建设规模更大、档次更高、功能更强的药材交易平台,完善产业链条,有效整合资源,提升市场主体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药市再造已经开始。 在亳州药市,推进中药材市场体系向现代化、规模化、信息化发展正在进行。在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的支持下,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正在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市场的信息、包装、仓储、冷藏、运输等功能,提高辐射能力,使其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年交易额占全国25%以上。 亳州还积极鼓励药材种植区加强与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的合作,畅通全省中药材交易渠道。并拓宽中药材产业链,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和中成药等主导产品的同时,积极向食品、保健品、日化及消毒杀菌产品等领域延伸。还扶持企业配套发展仓储设施和运输队伍,开设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培育壮大集种植收购、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等农工贸一体化的现代化中药材龙头企业,争取打造上市企业。 近年来,普宁药材市场大力推动当地药材和饮片龙头企业康美药业对药材市场的升级改造工作。新兴建的康美中药物流配送中心,项目规划建设用地500亩,总投资10亿元,建成后年配送中药50万吨。该配送中心严格按照国家药品GSP要求,将建成一个集中药代理、仓储、配送、第三方物流于一体的大型医药商业中心。 大企业介入的形式正在给传统的药材市场带来新的活力。玉林中药材市场在银丰国际集团介入后,迅速将玉林银丰国际中药港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封闭式中药材交易市场。(相关报道:玉林市打造中国—东盟中药材集散地)在刚刚结束的玉林药材博览会上,奠基一年的玉林健康产业园已经开始入园企业签约,中药材市场不仅带旺区域产业经济,还引发了产业链上的深度延展。(相关介绍:玉林健康产业园崛起 打造百亿中医药产业主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