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来源】麦芽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m uulgare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 【现代炮制方法】 焦麦芽:取净麦芽,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有爆声,表面呈焦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灰屑。 【饮片性状】麦芽呈梭形,长8~12mm,宽3~4mm;表面淡黄色。一端有幼芽淡黄色,皱缩或脱落,下端有纤细而弯曲的须根数条;质硬,破开内有黄白色大麦米一粒,粉质;气微,味微甘。炒麦芽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偶见焦斑,有香气。焦麦芽表面焦褐色或焦黄色,有焦香气。 【质量标准】麦芽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5.0%,出芽率不得少于85%。炒麦芽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4.0%。焦麦芽水分不得过10.0%。 【炮制目的】麦芽味甘,性平。归脾经、胃经。具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的功能。焦麦芽性偏温而味甘微涩,消食化滞,止泻,用于食积不 消,脘腹胀痛,泄泻。 【应用选择】 焦麦芽 ①食积泄泻:常与焦山楂、焦神曲、陈皮、茯苓等同用(即三仙散加味),能消食化积,和中止泻,可用于饮食停滞,大便泄泻,腹中肠鸣,胸脘痞满。 ②脾虚泄泻:常与人参、白术、茯苓、炮姜、乌梅炭等同用,能补气益脾,和中止泻,用于脾胃虚寒,运化无权,大便溏泄。 【总结】麦芽从晋代有炮制记载以来,历代都以炒法为主,但炒制程度却不相同,有微炒、炒黄、炒熟、炒焦、炒黑、炒炭之分。炒黄、炒焦是现今的主要炮制方法。所以现在的炮制方法基本上是沿用的古代方法。 为了证实麦芽炒制是否合理,近年虽然作了一些实验研究,但因研究指标始终局限于淀粉酶,所以实验结果对麦芽炒制都是持否定意见,忽视了生、炒、焦三种炮制品的特点和在临床上的确实疗效。近期研究发现,麦芽经炒制和水煎处理仍存在着动物α-淀粉酶激活剂,能较好地说明炒麦芽的助消化作用,拓宽了研究麦芽炮制的思路和方法,也证实了某些人提出的不能单纯用淀粉酶来解释炒麦芽是正确的。但现有的研究仍局限于助消化作用的研究,尚须进一步拓宽研究内容。 在临床应用上,生麦芽疏肝解郁作用可靠,尤其是对妇女肝郁型的多种疾病,在方中加入生麦芽均有良效。又因生品作用较强,故食积较甚和肝气郁滞的乳癖均以生品为佳。但生品也能“削气”,炒后药性缓和,故凡兼有脾虚者宜炒用,消食而不致克伐胃气。炒焦后兼有涩性,故消食的同时兼能止泻。至于麦芽生用催乳,炒用回乳之说实不足信,实际上麦芽生用、炒用均能回乳。又有大剂量回乳,小剂量催乳之说,但亦不足为凭,只是大剂量回乳作用明显,小剂量作用差。对乳汁缺少的妇女,即使小剂量的麦芽.亦无催乳作用,可能反而有回乳作用。曾见一妇女乳少,一医生在方中用麦芽五钱(约15克),导致乳汁全无。故中医药书籍告诫哺乳妇女忌用是正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