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金保、程瑞模报道:“以前的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到十几公里外的煤矿上班,总是让家人提心吊胆,现在好了,不出远门,就在自家耕地上种中药材,每年有万把块钱的收入。”乐平市双田镇横路村民叶维平告诉笔者。走在双田镇横路、德明、金童许等村田野,田间地头呈现出十几人、几十人在一片片经农机整理过的地里繁忙种植黄栀子、金钱草等中药材景象。
双田镇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经济发展过份倚重煤炭资源经济,一、三产业比重过低,形成了“头小、身粗、脚轻”的畸形产业格局。近年来,受产业政策影响,以前在附近煤矿打工的农民工增收渠道狭窄,后劲乏力,双田镇人大通过走访选民,广泛征求辖区农民群众、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村组干部对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就业门路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16项意见建议,逐项梳理,综合分析,邀请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合理规划布局辖区横路、德明、金童许等5个行政村中药材种植区域。同时,努力争取并引进上规模的产业发展项目和龙头企业,培育特色种植专业合作社,将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的衔接起来,推动订单式、集约化生产,逐步实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服务机制。现已引进景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引入国内境外资金3000余万元,组建起各类种植专业合作社14个,提高特色产业生产与市场的对接率和组织化程度,建设了2个大型生态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 引进企业或个人投资,培育中药材种植大户;帮助投资商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借助“绿色证书”培训、“科技进村”等载体,邀请专家现场传授中药材种植技术,组织农户外出参观考察;创建科技示范样板,推广标准化、精细化、规模化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动订单式、集约化生产,逐步形成中药材与蔬菜、辣椒种植协调互进、互补发展的多元特色产业格局。帮助农民算清经济账、吃下“定心丸”。同时,依托区域气候、土壤、水资源等优势,集中连片种植黄栀子、金钱草、板蓝根等3个中药材品种万余亩,辐射浮梁县寿安等周边乡镇。 “要想让人大代表在党政领导心中有位子,在部门办事有面子,在百姓之中说话有底气,必须以有为谋有位,紧紧围绕特色产业提出真知灼见的建议、献出务实管用的良策,正视困难、找出差距,拉长农业短腿、与工业长腿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双田镇人大主席团主席彭乐昌如是说。
本文为康美中药网(www.kmzyw.com.cn)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755-339159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