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种植 > 正文

桑枝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2019-01-17 17:19:32    来源:康美中药网整理

桑枝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嫩枝,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之功效,主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肤风痒等。近代中医把桑枝加入复方药中服用,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颈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还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引发的周围神经病变。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目前,桑枝已不再是不可用的废物,桑枝富含黄酮类活性成分 ,是开发天然抗氧化剂的好材料,同时,桑枝富含纤维素、粗蛋白等多种营养物质,非常适合作为食用菌的培养基质,桑枝的韧皮部分和木质部分也是制浆、制板和开发韧皮纤维的良好材料。多种桑枝综合开发技术的集成与应用,不仅为天然药物研究和保健食品开发注入新鲜血液,也为桑枝的工艺开发奠定了基础, 不但可以变废为宝 ,增加蚕桑从业者的收入。那么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桑枝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一、桑枝的生长习性

桑枝的原植物桑树是喜光植物,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能合成大量的有机物质,供给桑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其最佳生长气温是20~30℃,达到10℃以下、35℃以上时生长会受到抑制。桑树生长的土壤以壤土和砂壤土为最好,在pH值6.5~8.5之间均可正常生长。栽植桑树要选择土层深厚、湿润、肥沃的地块。

二、桑枝的栽培技术要点

1、选地整地

种植桑树应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或靠近水源的肥沃土地;靠近砖瓦厂、化工厂等排出废气、废水地不宜种植。桑地种植前应全垦,后开行沟施基肥,把堆肥、垃圾肥、土杂肥、塘泥等杂肥施于行沟内,然后回土拌匀。

2、种植方法

(1)苗木标准

桑苗应选择健壮的一年生苗木,苗径粗0.8厘米,株高80~120厘米,有三条发达主根,侧根及须根发达,无病残枝叶,品种纯度 95% 以上。

(2)栽植时间

桑树在我区全年均可种植, 但以春季2~3月, 秋季11月为宜。

(3)栽植密度

分开沟条栽和挖穴定植两种。开沟条栽:用机械开沟,沟内坑栽,沟深30cm,坑深30cm, 定植前沟内施农家肥2m3/亩,株行距3m*1m,亩植220株。挖穴定植:穴坑规格60cm见方,深60cm,坑内亩施腐熟厩肥4 m3,一层土一层肥均匀施入,株行距3 m*1.5m,亩植148株。

(4)科学管理

定植后浇透水,待缓苗后定杆成型。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淋水防旱,防积水,雨后松土防土壤板结。抓好早管理,勤施肥,每隔10~15天施肥1次,早期以水肥为主,后期用干肥。速效肥用穴施,农家肥在行间开沟轮施,施后要盖土。有条件可用稻草或其它稿杆覆盖,既防旱保水、减少杂草,又防止土壤板结、增加有机质。每年在霜冻前进行冬灌,春夏视墒情在果实膨大期结合追肥灌溉1次。春季待缓苗以后至快速生长期追肥1次;果实采收完毕,夏伐后追第2次肥,以培养来年挂果壮枝。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比例以1:0.6:0.8为宜。

(5)整形修剪

以春季、夏季、秋季为最佳修剪时期。主杆高30cm,以自然圆头开心形及自然圆头形为主要树形,修剪随长势做调整。即30cm处定杆后,选留3条健壮侧枝,待侧枝长至15cm后,在10cm处平茬,每条侧枝上各选留2条健壮分枝,使每株桑树确保6个结果枝。树干高度50cm左右为主,主干要粗壮,支干层次分明,内空外展,去弱留强,去密留稀,照顾方位,清除细弱、病虫枝条。

3、病虫害防治

病害:

(1)桑里白粉病

桑里白粉病又称白粉病、白背病,是由桑生球针壳所引起的一种病害,分布在全国各植桑区,多发生于枝条中下部将硬化的或老叶片背面,枝梢嫩叶受害较轻。发病初期叶背出现圆形白粉状小霉斑,后扩大连片,白粉严重时布满叶背,叶面与病斑对应处可见淡黄褐斑,后期自色霉斑中出现黄色小颗粒物,渐由黄变褐,最后变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闭囊壳。

防治方法:

①.加强培肥管理,合理用叶:注意施足夏肥,早施追肥,特别是注意配施钾肥;久旱

不雨,应抗旱。秋季摘叶时,注意自下向上,分批采摘,防止桑叶老化。并使桑园通风透光,改善环境条件。

②.药剂防治:3月上、中旬喷洒90%五氯酚钠1:100倍液,杀死子囊孢子;夏秋两季发

病期间,可喷洒50%托布津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1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2次;发病初期,全面喷洒2%硫酸钾或5%多硫化钡液,可控制病情发展。

(2)桑污叶病

桑污叶病是由桑旋孢霉引起的一种病害。病原菌寄生于桑叶背面形成煤污状病斑,吸取桑叶的养分和水分,造成叶片提早硬化,影响秋季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发病初期叶背出现煤灰状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散生。随着病情扩展,煤灰状病斑逐渐扩大,其相应的叶面出现黄褐色或暗褐色斑块。发病后期,病斑常连接成片,整个叶背布满黑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

①.清洁桑园:在晚秋落叶前,摘取桑树上残留叶片作为饲料或沤肥。

②.加强肥培管理及合理采叶。

③.药剂防治:喷洒1:1:1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1:500倍液,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桑芽枯病

桑芽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常见的病原菌为桑生浆果赤霉菌。本病主要为害冬芽及其枝梢。在3~4月间,桑树春季发芽前后,在冬芽或伤口周围产生红褐色或黄褐色下陷的油漆状病斑,逐渐扩大,并在病斑上密生略为隆起的小点,突破表面皮层后成为橙红色的肉质小颗粒,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座。5月份后,枝条病部的组织上产生紫黑色的由多数细小颗粒聚结成的小块,即子囊壳座。随着病情发展,病斑扩大互相连接,环绕枝条-周时,由于截断树液流通,桑芽萎凋,枝条干枯死亡。严重时,皮层腐烂,极易剥离,散发出酒精气味。若局限于枝条上轻病斑,可形成愈伤组织,外表皮露出纵横不齐的黑褐色韧皮纤维。

防治方法:

①.加强桑园管理 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比例,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中晚秋蚕结

束时,枝条上端应保留8~l0片叶,使越冬枝芽发育充实,增强抗逆力。秋后桑叶落光后,做好清园工作,修剪弱病枝,及时处理,减少苗源。春季发芽时,发现病芽、病枝,及时剪除烧毁,控制蔓延为害。

②.冬季桑树休眠后或早春发芽前喷洒200倍的络胺铜等铜制剂或80倍的晶体石硫合剂,

作为保护性处理。

③.栽植抗病品种 本病多发地区,应注意选栽抗病品种。

(4)桑灰色膏药病

桑灰色膏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于老的枝干上。发病后,在枝干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厚菌膜,似贴膏药状。菌膜表面较平滑,中央一般为暗灰色,外层暗褐色,边缘--圈灰白色,常形成明显的轮纹,老菌膜色较深,开裂,边缘常产生新菌膜„受害枝干常因菌膜扩大紧贴的机械压力出现凹陷,生长受阻。一般在6月前后于菌膜上产生白色粉末,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

防治方法:

可结合防治介壳虫涂抹或喷洒石硫合剂防治桑灰色膏药病。在冬季先刮除菌膜,再涂上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或直接在菌膜上涂抹,在石硫合剂中加0.5%的五氯酚钠效果更好。此外,应注意桑园开沟排水,降低湿度。

(5)桑炭疽病

桑炭疽病是由桑炭疽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在我国华东、西南植桑区时有发生,近年江苏、浙江发生也较普遍。主要在秋季为害枝条中下部叶片。病斑初为浅褐色至褐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斑,四周暗褐色至红褐色,中部灰黄色或浅褐色。湿度大或阴雨连绵时病斑吸水膨胀,出现腐败穿孔,天气干燥病斑中部常裂开。叶脉、叶柄、实生苗根颈部的短线条状病斑呈鲜红至赤褐色,病斑正、背两面均散生有棕褐色至黑色疹状小颗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多个病斑融合后,造成叶片枯焦脱落。实生苗受害重。

防治方法:

①.秋季及时收集病叶烧毁或沤肥减少菌源。

②.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和桑树专用肥,提高抗病力。

③.夏伐后喷波美4°~5°石硫合剂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消毒。

④.发病季节喷洒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大生M一45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6)桑褐斑病

桑褐斑病又称“焦斑”、“烂斑”。属叶部病害,真菌病类,本病多发生于嫩叶期。初期病叶出现芝麻粒大小的暗色水渍状斑,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褐色病斑,斑上环生白色或微红色至黑褐色粉块,多湿时腐败穿孔,十燥时中部开裂。高温多湿易发此病。

防治方法:

①.摘除病叶:桑叶感病后,应立即组织蚕农摘除病叶,并收拢进行集中处理(深埋或者是作堆肥)。以免病原进一步扩散。

②.选栽抗病良种 以叶表光滑,角质层厚的品种较抗桑褐斑病。

③.加强桑园冬耕,翻埋病叶,减少菌源。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生长喷药防治 ,减轻

发病 。

④.喷药防治:春季有20%的叶片,每叶上有2~3个芝麻粒大小斑点出现时即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隔10天后再用药一次。有较好防效。发病严重桑园,可在晚秋养蚕结束后喷布波尔多液等铜制剂,在桑芽萌发前喷洒80倍的硫悬浮剂等。

(7)桑根瘤线虫病

桑根瘤线虫病是由一种根瘤线虫引起的一种病害,此病主要为害桑根,在桑根上形成根瘤状肿瘤,即虫瘿,虫瘿呈不规则球状,大小不等,严重被害时,球状肿瘤常由几个连接起来。虫瘿使水分和养分运行困难,被害细根枯朽,以致树势衰弱,枝叶发育迟缓,叶色发黄,严重时引起芽叶枯萎。

防治方法:

严格检查桑苗,发现根部肿瘤剪除烧毀,然后在45℃的温汤中浸渍30分钟,以杀灭遗留的根瘤线虫。少数桑树发病时及时将病株挖起,用杀线虫剂灌穴消毒,也可直接在病株周围开穴,进行灌穴杀虫。严重发病的桑园,必须进行轮作,改种禾本科作物3~5年后再种桑树。

(8)桑萎缩型萎缩病

桑萎缩型萎缩病是由类菌原体寄生引起的病害,一般先由少数枝条开始发病,逐渐蔓延全株。发病初期,枝条上部叶片稍缩小,叶面皱缩,叶色稍黄,节间稍变密。病情发展后,叶片更为缩小,叶色更加偏黄,叶质变硬变脆,节间更密,叶序乱;上部腋芽小而早发,侧枝增多,春季萌芽比健株稍早,不结桑椹,秋季往往要提早落叶。病情进一步发展时间,叶片显著变小,叶色黄化,但叶面往往不皱缩或稍皱缩,叶背的细叶脉全部变为褐色,枝条瘦小,细根发霉,最后整株枯死。一般自发病开始,到末期症状的出现,要数年时间。

防治方法:

①.加强桑园检查:每年7~9月进行田间检查,及时淘汰病苗,挖除衰老的病桑。

②.栽植抗病品种:在病区大力推广抗病品种,如团头荷叶白、荷叶白、桐乡青等,逐

渐淘汰感病品种。

③.温汤处理接穗:类菌原体对热处理敏感,对从病区桑树剪下的接穗,在55℃温汤中

浸10分钟,或50℃温汤中浸15分钟,能预防嫁接传染。

④.治虫防病:消灭媒介昆虫菱纹叶蝉和拟菱纹叶蝉是防止此病扩大蔓延的重要途径,

具体措施如下:春秋季药剂治虫,即在4月中、下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用80%敌敌畏乳剂或50%马拉松乳剂1:1:500~200倍液喷雾;冬季剪梢除卵,即冬季剪去枝条的1/4左右,以剪除菱纹叶蝉和拟菱纹叶蝉的部分越冬虫卵。

⑤.药剂治疗:将上霉素溶于0.1当量的盐酸中制成1万单位的盐酸土霉素,用打孔法

进行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虫害:

(1)桑螟

桑螟,俗名青虫、油虫、卷叶虫等,属于鳞翅目螟蛾科绢野螟属的一种昆虫。以危害桑

树为主。夏秋季幼虫吐丝缀叶成卷叶或叠叶,幼虫隐藏其中咀食叶肉,残留叶脉和上表皮,形成透明的灰褐色薄膜,后破裂成孔,称“开天窗”。其排泄物污染叶片,影响桑叶质量。9~10月因该虫为害致桑叶枯黄,影响秋季饲蚕或引发蚕病。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l0mm,翅展20mm,体茶褐色,被有白色鳞毛,呈绢丝闪光,头小,两侧具白毛,复眼大,黑色,卵圆形,触角灰白色鞭状。胸背中间暗色,前后翅白色带紫色反光,前翅具浅茶褐色横带5条,中间l条下方生1白色圆孔,孔内有1褐点。后翅沿外缘具宽阔的茶褐色带。卵长0.7mm,扁圆形,浅绿色,表面具蜡质。末龄幼虫体长24mm,头浅超色,胸腹部浅绿色,背线深绿色,胸部各节有黑色毛片,毛片上生刚毛l~2根。蛹长11.0mm,长纺锤形,黄褐色。胸背中央具隆起纵脊,末端生细长钩刺8根。

(2)桑尺蠖

桑尺蠖是桑树芽叶重要害虫之一,鳞翅目尺蠖蛾科,别名桑搭、造桥虫。成虫体长16~20毫米,灰褐色,翅面散生黑色短纹,并具黑色波浪形斜走横纹。该虫害主要发生在4~7月。越冬幼虫在早春桑芽萌发时开始活动,先为害桑芽后危害桑叶,常将桑芽内部吃空,仅留苞叶,严重时可将整株桑芽吃尽,使桑树不能发芽,桑树开叶后为害叶片,将叶片吃成大缺刻。在我区1年发生5~6代,以末代的3~4龄幼虫潜入树皮裂隙越冬。

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可喷雾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000~3000倍液和60%双效磷乳油3000倍液。

(3)桑芽瘿蚊

桑瘿蚊主要在每年5月中旬开始为害,全年有两个明显的为害高峰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第一个为害高峰期,这一为害期正值桑树旺盛生长,为害损失最大,约占全年六成。桑树夏伐后,8月中旬后期至9月上旬是第二个明显的为害高峰,为害损失约占全年三成,幼虫孵化后分散在桑枝顶部新芽取食顶心,造成桑枝停止生长,侧枝丛生,枝叶细小,严重时减产达六成。幼虫喜适温高湿气候,高温干旱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山垄、山脚等谷地桑园以及地下水位较高的河滩洲地桑园,一般发生较重,周围有树木的阴敝地带也常较重发生。特别是夏秋多雨天气,气候凉爽常形成大面积暴发。

防治方法:

①.加强桑园冬季管理,结合冬施基肥,进行深耕改土,破坏幼虫栖息场所,冻死越冬

休眠体,降低虫源基数。

②.5月上中旬注意观察桑园,若发现为害迹象,可以进行桑树摘心,并带出园外集中

处理,以消灭顶芽的幼虫和虫卵,可有效控制春叶期幼虫猖獗发生。

③.5月下旬发现有明显为害时,可用40%灭多威乳油4000倍或60%敌·马乳油(即敌

百虫、马拉硫磷)600倍液喷园,重点喷桑树顶部芽叶,安全期为7~8天,隔15天左右再喷一次,防止大面积蔓延。打药时最好组织农户集中时间统一防治,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④.桑园夏伐时,667m2用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5~3.0kg,拌细土50kg均匀撒于土

表,并进行浅锄,消灭入土幼虫。

⑤.桑园夏伐后,湖桑萌芽期、杂交桑抽梢期,用80%敌敌畏或40%乐果乳油800倍喷

梢保芽,以防夏秋叶期猖獗为害。8月下旬至9月中旬若遇较重发生,可先摘心处理后打药喷园的防治方法。

(4)桑蓟马

桑蓟马一种夏秋季刺吸桑叶汁液的重要害虫,在高温干旱的9~11月是为害高峰期。成虫、若虫都以锉吸口器刺破叶背或叶柄表皮吸取汁液。被害部位因失去叶绿素而显白色透明小凹点,不久变褐色,被害叶因失水而提早硬化。桑蓟马在广西一年发生9~10代,通常以成虫在禾本科杂草中越冬。

防治方法:

在发生数量多时,可喷用40%乐果乳油1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或20型洗衣粉200倍液,均有防治效果。

(5)朱砂叶螨

朱砂叶螨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带的农林大害虫,在中国各地均有发生。其秋季在桑园的为害时期与桑蓟马相近。成螨、若螨均在叶背吸食汁液,使叶组织萎缩,叶面出现变色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呈灰白色,并干枯脱落。朱砂叶螨1年发生10代以上,以雌成螨群集在土缝、枯枝落叶、树干缝隙和杂草根部越冬。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清除田梗、路边和田间的杂草及枯枝落叶,耕整土地以消灭越冬虫源。

合理灌溉和施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虫能力,及时喷药。

②.生物防治:利用有效天敌如:长毛钝绥螨、德氏钝绥螨、异绒螨、塔六点蓟马和深

点食螨瓢虫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保护或引进释放。当田间的益害比为1:10~15时,一般在6~7 天后,害螨将下降90%以上。

③.化学防治:加强田间害螨监测,在点片发生阶段注意挑治。轮换施用化学农药,尽

量使用复配增效药剂或一些新型的特效药剂。效果较好的药剂有:40%的菊杀乳油2000~3000倍液,或40%的菊马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的螨卵脂800倍液。也可用波美0.1~0.3度石硫合剂(注意瓜类作物上浓度不超过0.1波美度),25%灭螨猛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4、采收加工

春末夏初采收,去叶,略晒,趁新鲜时切成长30-60厘米的段或斜片,晒干,置干燥通风处。

 

标签:
桑枝桑枝种植药材种植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热门新闻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