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种植 > 正文

夏季高温,药材病虫害如何做好绿色防控?

2018-05-09 15:51:29    来源:康美中药网整理

随着夏季的来临,气温开始逐渐高升,湿度也随之增大,尤其是梅雨季节过后雷阵雨天气,植物苗木病虫危害最为严重,这个时期也成为了中药材病虫害的高发期和防治的关键阶段。但近几年,随着中药材种植的扩增,农药施用也愈加频繁,造成中药材农药残留严重超标,药材质量的下降也严重影响到临床用药的安全疗效。因此,开展药用植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迫在眉睫。那么,夏季中药材病虫害该如何做好绿色防控呢?

一、我国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现状

1.病虫害种类多,防治难度大

目前我国中药材种植者以农民为主,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偏低,普遍缺乏基本的植保知识和常识。农民对农药的选择标准一是有效,二是价格便宜,忽视农药安全性及其对药材质量的影响,盲目多次施药,或将多种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等混合施用,甚至盲目加倍配药,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加,防治难度加大,产区环境遭受污染,同时易发生药害。

花类药材由于其花、果部位营养丰富,是害虫喜欢取食部位,其收获期常与病虫害严重发生期相吻合,加之花类药材花瓣吸附农药能力较强,此时若盲目施用农药,极易导致农残超标。

五加科药材如三七、人参、西洋参等是对环境因子特别敏感的阴生植物,由于大面积高密度种植,易发生多种病害为害。目前国内外已有记载的人参病害有40余种,我国己发现的人参病害至少25种。调查发现,人参病害的防治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施用的农药种类累计达70余种。

2.绿色防控技术和产品缺乏

生产好的中药材,首先必须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相关产品提供保障。“十一五”期间,针对我国大宗药材生产全过程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难于防治的多发性害虫、蛀茎性害虫、土传病害、地上部病害和贮藏期病虫害,开展了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初步构建了重要中药材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但是,与我国迅速发展的中药材种植种类和种植规模相比,目前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储备明显不足,安全有效的防控“武器”严重缺乏。

二、药用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

药用植物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单纯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好比医生使用抗生素,会对植物、昆虫乃至环境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治未病”应当是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防控首选。

1.摸清虫害种类和特性,是防治的前提

要想保护好药材,首先要知道药材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哪些病虫的为害?哪些病虫为害后能对生产造成损失?重要病虫的发生危害规律如何?哪些栽培措施或环境变化对病虫发生有影响?才能使防治工作有的放矢,科学施治。

2.生物防治是防治的重要手段

药用植物大部分为多年生木本、藤本、草本植物,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和多样的动植物种类为天敌的生存繁衍提供了食物和空间,也为药用植物害虫生物防治提供了有利条件。

3.物理防治是防治的有效措施

微小害虫如螨类、蚜虫类、蓟马类、木虱类因其体积小,繁殖代数多、系数高而成为目前生产中最难控制的害虫,多年依赖化学防治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加,防治难度加大,也是造成药材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物理防治技术是利用害虫对光、颜色的趋避性等特点,采用灯光诱集、黏着性物质黏附、阻隔害虫活动等技术防治害虫。

三、药用植物资源的绿色发展建议

1.重视并加强中药材病虫害研究

应重视并加强中药材病虫害种类及发生危害规律等基础研究,开展中药材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药替代防治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从源头杜绝或少用化学农药,保证药材质量安全。

2.推进中药材农药登记工作

农药登记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农药管理制度。大多数国家通过建立农药登记制度,全面科学评价农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效防控农药风险。由于中药材种类多,种植面积相对小,农药市场效益低,农药企业缺乏登记动力,导致目前中药材相关农药的登记品种“寥寥无几”。迫切需要推动中药材农药登记工作,使更多的农药在药材上合法、合理使用。

3.普及病虫害防治相关知识

目前,我国中药材种植者普遍缺乏病虫害防治相关知识,大部分药材种植者分不清害虫与天敌,常常是依照农药经销商的推荐购买和施用农药。因此,对药材种植者开展病虫害防治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十分必要,使之掌握农药安全使用的技术,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标签:
中药材药材种植药材病虫害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热门新闻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