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种植 > 正文

如何高效丰产种植川贝母

2017-08-24 19:35:16    来源:康美中药网整理

  川贝母为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材,系百合科贝母属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始载于明代《滇南本草》,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肺虚久咳、虚劳咳嗽、燥热咳嗽等病证。由于川贝母疗效卓著,药用需求量大,野生资源短缺,其价格也遂年上升;因此,川贝母的种植也成了农民致富的一条渠道。那么,川贝母如何优质高产种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生长习性

  川贝母喜湿、荫蔽、耐寒,但怕高温。喜冷凉气候条件,冬夏干湿交替,冬季空气干燥,日照强烈,日照时数多,昼温高,夜温低;夏季空气湿度较大,降水集中。气温达到30℃或地温超过25℃,植株就会枯萎;海拔低、气温高的地区不能生存。

  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地整地

  1、选地

  川贝母喜冷凉气候,应根据川贝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选海拔2000~3000米,年平均气温0~6℃,最热月不超过15℃,最冷月不低于℃,年降水不少于700毫米的区域为宜。考虑到中药材很重视道地产区,因此将当地所产优质川贝就近引种容易获得成功。选背风的阴山或半阴山为宜,并远离麦类作物,防止锈病感染,以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油沙土为好。生荒地可选种1季大麻,以净化杂草、熟化土地、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

  2、整地

  结冻前整地。清除地面杂草,深耕细耙,作1.3米宽的畦。每亩用堆、厩肥15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油饼100公斤,堆沤腐熟后撒于畦面,浅翻,畦面呈弓形。

  (二)繁殖播种方法

  1、种子培育与处理

  ⑴培育种子:6-7月采挖贝母时,选直径1厘米以上、无病、无损伤鳞茎作种。鳞茎按大、中、小分别栽种,做到边挖边栽。每亩用鳞茎100公斤。也可穴栽,栽后第2年起,每年3月出苗前,喷镇草宁,4月上旬出苗后,及时拔除杂草。并施稀人畜粪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再施1次追肥。7-8月,果实饱满膨胀,果壳黄褐色或褐色,种子已干浆时剪下果实,趁鲜脱粒或带果壳进行后熟处理。

  ⑵种子后熟处理:带壳种子,用过筛的细腐殖土,含水量低于10%,一层果实一层土,装透气木箱内,放冷凉、潮湿处。脱粒的种子,按1∶4(种子:腐殖土)混合贮藏室内或透气的木箱内。贮藏期间,保持土壤湿润,果皮(种皮)膨胀,约40天左右,胚长度超过种子纵轴2/3,胚先端呈弯曲。完成胚形态后熟。可播种。

  2、播种

  9-10月下雪前播种。条播、撒播或用蒴果分瓣点播均可。

  (1)条播:于畦面开横沟,深1.5-2厘米;将拌有细土或草木灰的种子均匀撒于沟中。覆盖筛细腐殖土3厘米,并用山草或无叶树枝覆盖畦面。每亩用种子2-2.5公斤。

  (2)撒播:将种子均匀撒于畦面,以每平方米3 000-5 000粒种子为宜。覆盖同条播。

  (3)点播:趁果实未干时进行。将未干果实分成3瓣,于畦面按5-6厘米株行距开穴,每穴1瓣,覆土3厘米。此法较费工,但出苗率高。

  (三)田间管理

  1、搭棚

  川贝母生长期需适当荫蔽。播种后,春季出苗前,揭去畦面覆盖物,分畦搭棚遮荫。矮棚,高15-20厘米,第1年荫蔽度50-70%。第2年降为50%,第3年为30%,收获当年不再遮荫。高棚,高约1米,荫蔽度50%。最好是晴天荫蔽,阴、雨天亮棚练苗。

  2、除草

  川贝母幼苗纤弱,应勤除杂草,不伤幼苗,带出小贝母随即栽入土中。每年春季出苗前,秋季倒苗后各用镇草宁除草1次。

  3、追肥

  秋季倒苗后每亩用腐殖土、农家肥,加25公斤过磷酸钙混合后覆盖畦面3厘米厚,然后用搭棚树枝、竹稍等覆盖畦面,保护贝母越冬。有条件的每年追肥3次。

  4、排灌

  1、2年生贝母最怕干旱,特别是春季久晴不雨,应及时洒水,保持土壤湿润。久雨或暴雨后应注意排水防涝。冰雹多发区,还应采取防雹措施,以免打折花茎、果。

  (四)病虫害防治

  1、病害

  (1)锈病:为川贝母主要病害。病源多来自麦类作物。多发生于5-6月。防治方法:选离麦类作物较远,或不易被上河风侵袭的地块栽种;整地时清除病残组织,减少越冬病源;增施磷钾肥或降低田间湿度,增强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喷0.2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钠300倍液,亦可用代森铵或退菌特防治。

  (2)立枯病:危害幼苗。发生于麦季多雨季节。防治方法:注意排水,调节荫蔽度,阴雨天揭棚盖;发病前后用1:1:100的波尔多液喷洒。

  (3)根腐病:5-6月发生,根发黄腐烂。防治方法: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湿度,拔除病株;用5%石灰水淋灌,防止扩散。

  (4)日灼病:病株近地面叶片、叶柄及茎被泥土污染灼伤坏死。防治方法:及时在雨季来临前用秸秆碎节覆盖地块;发现叶片等被泥土污染应及时冲洗。

  (5)菌核病:被害鳞茎产生黑斑,严重时整个鳞茎变黑,其内形成大小不等的黑色菌核,地上部分枯萎。防治方法:轮作;高畦种植;肥料充分腐熟。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用石灰消毒病穴,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防止未病植株进一步蔓延。

  2、虫害

  (1)金针虫、蛴螬:4-6月危害植株。防止方法:用烟叶熬水淋灌(每亩用烟叶2.5公斤,熬成75公斤原液,用时每公斤原液加水30公斤);或每亩用50%氯丹乳油0.5-1公斤,于整地时拌土或出苗后兑水500公斤灌土防治。

  (2)地老虎:咬食茎叶。防治方法:早晚捕捉或用90%晶体敌百虫拌毒饵诱杀。

  (3)野蛞蝓:危害植株。防治方法:人工诱杀、捕杀;可在傍晚用3%石灰水或70~100倍氨水喷洒。

  三、采收与加工

  1、采收

  川贝母的采收季节因地而异,西北地区多在雪融化后上山采挖,青海一带一般在7月采收;四川、云南及甘肃地区约在5月间采收。川贝母家种、野生均于6~7月采收。家种贝母,用种子繁育的,播后第3年或者第4年收货。鳞茎繁育的播种第2年6~7月倒苗后收获。选晴天挖起鳞茎,清除残茎、泥土;挖时勿伤鳞茎。

  不同采收期川贝母总生物碱和西贝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原色的贝有效成分含量高于开花贝。因此,川贝母在鳞叶闭合时采收较好,而鳞叶张开时,有效成分含量降低。

  2、加工

  川贝母采挖后要及时摊放晒席尚,忌水洗;以1d能晒至半干,次日能晒至全干为好;切勿在石坝、三合土或铁器上晾干。切忌堆沤,否则泛油变黄。如遇雨天,可将贝母鳞茎窖藏于水分少的沙土内,待晴天抓紧晒干。鳞茎鲜重在3g以下的,盛于网袋中,扎紧袋口,撞至残根脱落及鳞茎表皮略有擦伤为度,晾干,摊与竹席上,盖以黑布,曝晒呈粉白色。如遇天气不好,撞后摊于筛板上,用无烟热源或烘房于40~50℃烘干。若温度过高,贝母变成“油子”质量降低。在干燥(晒或炕)过程中,贝母外皮未呈粉白色时,不宜翻动,以防变黄。翻动用竹、木器而不用手,以免变成“油子”或“黄子”。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热门新闻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