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种植 > 正文

怎样优质丰产种植平贝母

2017-08-23 16:41:50    来源:康美中药网整理

平贝母为是贝母类药材的重要品种之一,也是我国东北,尤其是黑龙江的特产药材之一,系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的干燥鳞茎。在临床上与川贝、浙贝具有相同功效作用,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咳痰带血等病症。因平贝无性繁殖系数高于其它贝母,且抗逆性强,具有耐低温、怕高温和干旱的特性,故在全国贝母栽培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东北地区常用其代替川贝、浙贝。那么,平贝母是怎样种植的呢?又该如何掌握种植技术要点才能优质丰产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进行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生长习性

平贝母喜冷晾、湿润气侯,抗逆性强,具有耐低温,怕高温和干旱的特性。在年平均气温2-5℃,1月平均气温-17-20℃,7月平均气温20-23℃,温度年较差40℃左右;终霜期5月中、下旬,初霜期9月中、下旬,无霜期110-120天;年平均降水量750-1000毫米,多集中在7-9月;土壤含水量20-30%左右的条件下生长良好。能在气温-30--40℃的严寒下越冬而不发生冻害。

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地整地

1.选地

平贝母栽培地块应选择地势平坦、质地疏松、水分充足、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以山地黑土,油砂土赤为宜,不宜黄泥土的地块,特别是忌选涝洼地。坡度不以不超过10度为宜。前茬多为豆类、玉米、蔬菜等。

2.整地

选地后进行春翻或秋翻。春翻于土壤解冻后顶浆翻,以利保墒;秋翻要于土壤冻结前进行。耕深一般25厘米左右,结合耕翻施足底肥,以提高土壤肥力。翻地后要随即粑肥、整平、做畦;畦宽1.2米左右,畦间距30~50厘米,长视地形而定。

(二)种植方法

可分为无性(鳞茎)和有性(种子)两种繁殖方法。由于种子繁殖生产周期长(播种后6年方可收获)和平贝母鳞茎的繁殖系数很大(1个母鳞茎1年可生长出多达20~50个不同大小的子鳞茎),故生产上一般采用鳞茎繁殖法,种子繁殖只用于种栽缺乏时或育种时采用。

1.无性繁殖(鳞茎繁殖)

(1)种栽采收与分级

5月下旬到六月下旬“芒种”期间地上茎枯黄时采挖鳞茎并分级,栽种鳞茎应完整、圆满、无疤痕、无病虫损伤。分级时,将收获出的鳞茎用孔筛分拣为四等:一等为大鳞茎直接加工入药;二等直径大于0.8cm(如榛子大小),栽后1年可收获;三等直径0.4~0.8cm(如玉米大小),需生长2年收获;四等直径小于0.4cm(三等以下者,最小的如大米粒),需3年后收获。

(2)种栽消毒与储藏

栽种前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加水3千克,拌种栽100千克后再栽种。采收后如如不能及时播种,应采用沙藏法储藏。

(3)栽种时间与播种量

5月下旬到7月下旬,最晚不能晚于7月末。播种量随栽种鳞茎大小而异,栽种大鳞茎每亩用300~400kg,中鳞茎的200~300kg,小鳞茎100~200kg。

(4)栽植方法

①条播:在畦面上横向开沟,大中鳞茎行距10~15cm,株距3~5cm,覆土3~4cm。小鳞茎可宽幅条播,幅宽10cm,幅间距8~10cm,株距1~1.5cm;

②撒播:将栽种均匀撒于畦面上,株距1~1.5cm,然后薄敷盖土3cm。

③等距点播:在整平的畦面上按株行距大栽6*6厘米,中栽5*5厘米,小栽4*4厘米进行播种,覆土3~4厘米。采此方法植株分布均匀、长势良好,并可节省种栽。

播种后将床面覆土耙平,最后在畦面上盖以2~3cm厚的“盖头粪,以增强土壤保湿、防止冻裂、增肥等作用。盖头粪最好施用腐熟的鹿粪或马粪、猪粪以及枯枝落叶或腐殖土等。

2.有性繁殖(种子繁殖)

一般于6月中旬至7月中旬播种,多采用宽幅条播,宽幅10厘米,幅间距离8~10厘米,覆土0.5~1.0厘米,床面覆盖枯枝落叶3厘米,干旱时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种子后熟。播种量每平方米1500粒种子以上。用种子繁殖后的平贝母要3年后移栽,方法同无性繁殖。平贝母种子繁殖的发芽率很低,生长年限又长,生产上应用很少。

(三)田间管理

1.除草

平贝母地块可采用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人工除草多为解决一些与平贝平母同生的杂草,但投工量较大,除草效果较差。近年来多采用化学除草,化学除草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结合套种作物进行化学除草;一种是单纯为平贝母地进行化学除草。无论采用哪种除草方式都有必须在平贝母地上部枯萎死亡后(即“倒秧”后)进行,以免对平贝母产生药害。平贝母套种玉米作物的地块,可在六月上旬喷施:“阿特拉津”兑“乙草铵”(按说明使用)进行每一次除草,同时可在玉米收获前即九月下旬至十月初喷施“农达”进二次除草,需要注意的是在收获前施药时要避免“农达”接触玉米植株,以免产生药害。平贝母间种大豆作物的地块,则在平贝母“倒秧”后杂草2-3叶期,采用“克阔乐”兑“拿扑净”进行第一次除草,秋季大豆收割前(大豆黄夹黄叶时)再用“农达”进行二次除草,栽有平贝母的地块化学除草切忌使用土壤处理药剂,以对平贝母形成药害。

2.清园

平贝母“倒秧”和套种作物收获后,要及时将枯萎残清除园外,进行处理。以免带病植株残体传播病害,影响平贝母生长。

3.灌水与排水

春季(4月中旬至5月中旬)视土壤干旱情况进行2或3次沟灌或喷灌,可降低低温,延长5~10天的生长期,有利于平贝母的生长。平贝母枯萎后,雨季若田间积水,鳞茎易腐烂。秋季土壤湿度大,偶有连续低温还易感染平贝母菌核病。所以,在进入雨季前平贝母园内要清好排水沟,使其畅通排水。

4.追肥

每年需要追肥1~2次,第一次是在展叶时,第二次是在摘蕾后、开花前。可选用农家肥、硝酸铵、过鳞酸钙。平贝母最喜猪圈粪,其次是马粪和绿肥,而牛粪易生虫、且肥效短,因草木灰、炕洞土等碱性肥料以及鸡鸭粪、人粪尿等均易引起平贝母的腐烂,所以最不宜施用。

5.留种、摘蕾

对留种田,应选健壮植株或具有某种特性的植株留种,在留种株旁插棍,使卷须叶攀棍生长以防止倒伏。留种植株每株留1~2个果,当果实由绿变黄或植株枯萎时,连茎秆收回阴干后搓出褐色成熟种子。平贝母未开花前要及时摘掉花蕾,摘除花蕾后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增加鳞茎的产量。据调查,摘花后蕾的平贝母鳞茎产量可提高50%左右。

6.种植遮荫作物

平贝母在6月中旬地上植株枯萎前,在畦面两旁种植玉米、大豆、赤小豆、绿豆等,以防止阳光直射畦面。种植方式均点播,玉米株距30~40cm;大豆行距25~30cm,可按畦纵向种2~3行。

(四)病虫害防治

1.病害

(1)菌核病:又称黑腐病。为害地面茎基和地上鳞茎。被害茎基变褐软腐,叶片变黄,植株枯萎易倒折和拔起。危害地下鳞茎,5-9月发生,初生近圆形,褐色病斑,病健部界限明显。病斑不断扩大和深入鳞茎内部,鳞茎部分或全部变褐腐烂。后期病组织中产生很小的黑色菌核。病原为真菌中一种子囊菌,病菌可借水传播或借人、畜、农机具等传播。地下水位高、低洼积水,高温潮湿处发病严重。防治方法:更换老平贝母地进行轮作;建立无病种子田,进行用有性繁殖;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加强田间管理,避免田间积水;零星发病区时,及时拔除病株并在病穴用石灰或多菌灵药液处理消毒及其邻近植株。

(2)锈病:平贝母锈病主要危害地上部茎叶,一般发病率为40-70%,严重年份达90%以上。症状特点是病部生黑褐色的疱点(冬孢子堆),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粉状物(冬孢子)。叶上的冬孢子堆生于叶的二面,近圆形,散生或小群生。茎上的冬孢子堆呈短条形,冬孢子堆上的表皮多呈纵向开裂。发病严重时,引起叶片发黄、早衰,而冬孢子堆周围组织仍保持绿色。在病害初期,叶上省油蜜黄色圆形小点(性孢子器)和黄白色隆起小点(春孢子器),后破裂。防治方法:及时清除杂草和病株,保持田间卫生;化学药剂防治可在平贝母展叶时为发病初期,喷敌锈钠300倍液或萎锈灵500-600倍液或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多菌灵600-700倍液或百菌清700-8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3)贝母灰霉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多生于叶尖和叶缘,也有在中部。呈不规则或今圆形,枯黄白色、淡褐色斑。气候潮湿时,病斑呈湿润状扩展,病部软腐,可扩展至全叶引起叶枯,背面有浅的灰霉,气候干燥,病部失水呈薄纸状。花、果嫩茎亦可被害,组织呈湿润状坏死,病部有灰色霉。 病菌以菌核随病残体或在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一4月初萌发,产生分生孢子侵染贝母,以后病部又产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病害多在气候阴冷、雨水多、田间湿度大、连作地和种植密度大、植株生长柔弱的发生。防治方法:秋季或收收获后,清除田间植株残体销毁,减少初侵染源;重病地实行轮作,合理施肥,适度密植,田间土壤不能过湿;发病初期,施用波尔多液、多菌灵、托布津等广谱性杀菌剂。视病情发展,间隔10~15天施用一次。

(4)贝母花叶病毒:全株症状。病株的叶片表现为深绿与浅绿相嵌的花叶状斑驳和局部稍突起。症状在幼嫩叶和心叶上尤为明显。防治方法:采用无病毒病植株的鳞茎种植或用种子繁殖时防治根本措施。零星发病时,拔除病株销毁。

(5)立枯病:危害幼苗。发生于麦季多雨季节。防治方法:轮作换茬,选用新地种植贝母是防止病害严重发生的有效途径;药剂防治,在田间发病初期(3月上、中旬),用40%多菌灵胶悬剂1:5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300倍液浇灌发病中心,用药量每处浇入3~5kg,浇灌半径30~40cm,可有效地控制病害蔓延。

(6)干腐病:鳞茎基都受害后呈蜂窝状,鳞片被害后呈褐色皱褶状。另一种症状是受害鳞茎基部呈青黑色,鳞片内部腐烂形成黑斑空洞,或在鳞片上形成黑褐色、青色大小不等的斑状空洞。有的鳞茎维管束受害,鳞片横切面可见褐色小点。防治方法:选择健壮无病的鳞茎作种,如起土贮藏过夏的,应挑选分档,摊晾后贮藏;选择排水良好的砂壤上种植,并创造良好的过夏条件;药剂防治中配合使用各种杀菌剂和杀螨刘,在下种前浸种;防治螨、蛴螬等地下害虫,消灭传播媒介,防止传播病菌,以减轻危害。

2.虫害

(1)金针虫、蛴螬:4-6月危害植株。一般因施用未腐熟的肥料,尤其是马粪、鹿粪等虫害更加严重,造成缺苗断条。防治方法:用烟叶熬水淋灌(每亩用烟叶2.5公斤,熬成75公斤原液,用时每公斤原液加水30公斤);或每亩用50%氯丹乳油0.5-1公斤,于整地时拌土或出苗后兑水500公斤灌土防治。施腐熟粪肥前掺拌敌百虫或呋喃丹等农药;栽种前,用敌百虫按每亩1.5-2公斤与畦内土壤混拌,进行土壤处理;用毒饵诱杀。

(2)地老虎:咬食茎叶,是危害最重的地下害虫,主要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等。防治方法:早晚捕捉或用90%晶体敌百虫拌毒饵诱杀。

(3)野蛞蝓:主要为害叶片、嫩茎和芽。成体和幼体在叶片或嫩茎表皮刮食,造成孔洞和缺刻,受害的茎、叶和花上常留下银白色发亮的迹印。防治方法:人工诱杀、捕杀;可在傍晚用3%石灰水或70~100倍氨水喷洒。

三、采收与加工

1.采收

无性繁殖的,大、中栽子一般2-3年,小栽子4年采挖。有性繁殖的,生长5-6年采挖。以地上植株枯萎后采挖为佳,一般在5月下旬-6月中旬,此时鳞茎的生物碱含量最高。采挖时在畦床的一头扒开部分土,露出鳞茎,用平锹或木板锹沿鳞茎层将覆在上面的土翻到作业道上,使畦内平贝母鳞茎露出来,挑拣出大的及较大的鳞茎,把余下的小鳞茎摊匀,再将翻到作业道上的土重新覆盖在畦面,铺平。

5月下旬到六月下旬“芒种”期间地上茎枯黄时采挖鳞茎并分级,栽种鳞茎应完整、圆满、无疤痕、无病虫损伤。分级时,将收获出的鳞茎用孔筛分拣为四等:一等为大鳞茎直接加工入药;二等直径大于0.8cm(如榛子大小),栽后1年可收获;三等直径0.4~0.8cm(如玉米大小),需生长2年收获;四等直径小于0.4cm(三等以下者,最小的如大米粒),需3年后收获。

2.加工

先洗去泥土,再加工。采用炕干和晒干两种方法。

(1)炕干法:是产区常用的传统方法,在密闭的室内火炕上铺一层筛过的柴草灰或熟石灰,将平贝母鳞茎按大小粒分级铺在其上,再筛上一层柴草灰或熟石灰。加火增温,炕上温度50℃左右,24小时可全部干透。筛去草灰或熟石灰,再重新炕或日晒1次,除去杂质,呈乳白色,即得到平贝母干货。加工过程中,炕温不宜过高,否则易出现“焦粒”,如温度过低,干燥时间过长,易产生“油粒”。

(2)晒干法:选择晴天,将平贝母鳞茎放于席子上,薄薄地摆上一层(也可撒拌草灰或熟石灰吸取水分),直到晒干为止,历时4-5天左右。此法采用较少,只适用于小量加工生产。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热门新闻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