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种植 > 正文

茵陈是怎样种植的

2017-07-11 17:18:21    来源:康美中药网整理

  茵陈为较常用中药,系菊科植物滨蒿 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或茵陈蒿 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幼苗。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清湿热、退黄疸的功效,用于黄疸尿少、黄疸型肝炎、湿疮瘙痒等症。茵陈具有极强的生活力,能抗旱,又耐涝,田间管理简易,且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土质疏松,向阳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最宜,全国均可种植。那么接下来小编就为您介绍下茵陈是怎样种植管理的。

  一、茵陈的生长习性

  茵陈耐寒性较强,土层化冻达10厘米,生长点即开始萌动。地表下10厘米日平均温度达4℃,气温日平均达10℃,就能迅速生长。冬季地上部分枯死。它的生活力极强,既抗旱,又耐涝,去掉生长点后,留在地下部分的根又重新形成新的多个生长点。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土质疏松,向阳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最宜。

  二、茵陈的种植技术要点

  目前,茵陈的栽培技术方法有分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等两种。

  (一)露地栽培

  1.选地与整地

  选择阳光充足,土壤肥力较高的沙质壤土及排水良好的地块,将土壤耕翻、耙平、去杂草、开沟作畦,畦高20cm、宽1m,畦面东西向,种植行南北向,以利于充分吸收阳光,并施腐熟的有机肥4000千克作基肥。

  2.播种

  一般4月初进行,每亩用种量50-100克,将种子与细沙拌匀,然后撒播,薄薄覆土,保持湿润,幼苗出齐,除草浇水。

  3.田间管理

  ①间苗在苗高4-5cm时进行,保持株距5厘米,使其均匀生长。

  ②播后1个月需进行首次松土除草和施肥,以后视情况而定,施肥主要以人粪尿和速效肥为主。

  ③一般当年春季不采收,使其根系粗壮,以免形成草荒,便于冬季移植栽培。

  (二)保护地栽培

  1.整地与施肥

  茵陈是多年生深根性植物,母根定植前,在温室或塑料棚进行土壤深翻和施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kg,通过深翻混于土中,然后整细耙平,使土壤疏松。

  2.挖取母根

  10月地上部分植株开始凋零,选择根粗壮的野生茵陈,挖出并去掉泥土,定植前埋入湿土或湿沙中,以防脱水影响生活力。

  3.定植

  采挖的母根应立即定植,每隔15厘米开10厘米宽沟,沟内浇足定植水,株距为15厘米。

  4.保护地管理

  ①定植后,新叶生长前一般不需经常浇水,如果土壤干旱,可用喷壶浇水。待长出新叶时,进行松土打垅。②定植后出现缺苗时应及时补栽。③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整个生长过程一般不施用化肥,以保证茵陈的食用品质。④温室栽培应抓住冬季市场,入冬后维持在10℃以上,茵陈就能正常生长。⑤越冬后应尽早扣棚,促进茵陈早萌发,以增加经济效益。⑥茵陈收割后根部经过4-7天伤流期,愈伤组织形成期20天左右,便开始新芽分化,形成多枝的株丛。伤流期至新芽分化不宜浇水,以防烂根。

  三、茵陈的病虫害防治

  1、立枯病:由立枯丝核菌引起。基本出现在幼苗出±20天左右发病,在24℃-28℃条件下菌最为活跃,病菌从根部伤口,茎基裂口或根腋侵入,渐渐叶片萎蔫变黄,几天后全株枯死后不倒。

  防治方法:1、幼苗出土后,降低湿度,并通风;2、用70%五氯硝基苯粉与65%代森锌可湿剂各50%混合,以每平方8克-10克剂量彻底消毒。3、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掉,同时用50%代森锌300倍-400倍液灌土壤消毒。

  2、猝倒病:又叫卡脖子病,由霜霉目的真菌引起,猝倒病一般是在种子发芽后出土前就染病,多烂种,和幼苗出土后幼茎基部出现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像开水烫过似的。继而病斑绕茎扩展,病部收缩成线状,地上部因失去支撑能力致使植株倒伏。该菌在湿度大、温度高光照不足时发病率高。

  防治方法:1、严格苗床土壤消毒,播种前用40%福尔马林50克加水10升灌注1平米苗床,然后用塑料薄膜盖3天,接掉薄膜后,再经过1周,待药液挥发即可播种育苗。2、发病前,喷施160倍波尔多液进行防治,每半月1次,连续喷2次-3次。3、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掉,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律700倍-800倍液浇灌,控制病害蔓延。

  四、茵陈的采收及加工

  春季3月份幼苗高6-10cm时采收,除去老茎及杂质,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

 

标签:
茵陈茵陈种植中药材种植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热门新闻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