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炮制 > 正文

中药半夏的古今炮制

2016-10-23 16:15:19    来源:网络整理

【药材来源】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均可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

【炮制目的】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经、胃经、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能。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证;外用治痈肿痰核。

半夏生品有毒,能戟人咽喉,使人呕吐,咽喉肿痛,失音,一般不宜内服,多作外用,但可随方入煎剂使用,而不宜入丸散剂使用。生用以化痰止咳,消肿散结为主,用于疮痈肿毒,湿痰咳嗽等。半夏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经白矾水浸漂或煮后,长于化痰,以燥湿化痰为主,用于湿痰咳嗽,痰热内结,风痰吐逆,痰涎凝聚,咯吐不出等;经生姜、白矾制后,善于止呕,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喉痹、瘰疬等证;经甘草、石灰水制后,偏于祛寒痰,同时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用于寒痰,湿痰,胃有痰浊不得卧等。亦多用于中药成方制剂中。

【古代炮制方法】春秋战国时代就有“治半夏”(《内经》)。汉、唐时代有汤洗(《玉函》)、生姜浸(《鬼遗》)、煮制(《集注》)、芥子与醋洗(《雷公》)、微火炮(《千金》)、焙制(《外台》)等法。宋代有汤洗后麸炒、姜汁拌、炒黄(《圣惠方》)、热酒荡后姜汁浸(《博济》)、浆水一雪水各半同煮(《苏沈》)、半夏曲(《药证》)、酒浸后麸炒、矾制、米炒、醋煮(《总录》)、明矾生姜水煮(《卫济》)、生姜与萝卜煮(《传信》)、生姜汁与甘草制(《朱氏》)、姜一矾一牙皂煎水炒(《扁鹊》)、姜汁浸后菜油拌炒(《疮疡》)等方法。元代有姜洗(《脾胃论》)、姜汤泡(《瑞竹》)、皂角水浸、米泔浸(《丹溪》)的方法。明代增加了吴茱萸煮、萝卜煮、盐一猪苓制、面炒(《普济方》)、煨制(《撮要》)。矾一皂角一巴豆制(《医学》)、姜竹沥制(《纲目》)、姜煨(《原始》)、甘草制、制炭(《准绳》)、明矾一皮硝一生姜制(《粹言》)、杏仁炒、矾一牙皂煅制(《保元》)等法。清代又增加了姜一桑叶一盐制(《治裁》)、姜汁青盐制(《便读》)等炮制方法。此时半夏的炮制方法已发展到将近70种之多,其中单姜汁制就有十余种方法;药汁制有30多种方法;此外如半夏曲(《药证》)、法半夏(《幼幼》)、仙半夏(《拾遗》)的炮制方法已形成。

【现代炮制方法】

1.生半夏: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清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白矾水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半夏每100kg用白矾20kg。

3.姜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清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或用时捣碎。半夏每100kg,用生姜25kg、白矾12.5kg。

4.法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清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倒人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用时捣碎。半夏每100kg,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操作时,生半夏加清水浸泡过程中,当水面起泡沫宜加2%白矾泡至合度为止。法半夏用甘草、石灰液浸泡,溶液pH值保持在12以上,如下降时,可补加适量生石灰粉调节。

【总结】半夏生品有毒,临床所用一般为其炮制品,自古以来,关于半夏的炮制方法多种多样,直到现代,对于半夏的炮制,多为炮制出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这三种。

 

标签:
半夏半夏炮制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热门新闻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