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杜延安:这次疫情对中药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2020-05-24 11:33:15    来源:中国发展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中医药系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救治工作,中医药诊疗方案成为第三版至第七版国家诊疗方案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确诊出院患者,大多数使用了中医药,专家团队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与单纯使用中药和西药相比,能较快地改善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核酸转阴率,有效减少轻型和普通型向重型、重型向危重型的发展,提高治愈率、减少病亡率。正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同志指出的:实践证明,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是有效的,中医药在防治新发传染病方面是有优势的,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重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方面是有独特优势和价值作用的。

亳州作为华佗故里、中华药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借助中医药防治SARS、禽流感的成功防治经验,早介入、全覆盖防治,取得了新患肺炎患者治疗的良好效果,主要体现在减轻症状、缩短疗程、防止嬗变、有利康复四方面。这次疫情大考中,我市各定点医院均在第一批患者中试用了中药汤剂,中医药100%应用,总有效率达93%以上,所有10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不足10天,平均住院费用不足1万元,为此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均予以专门报道。

亳州作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在确保全国抗疫药材供应方面,也发挥了重大作用,仅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一家,就向湖北供应了1100吨、价值2000余万元的中药材。但客观来说,在中药材供应保障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中药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生产滞后,物流运行不畅、调度难度大,分发、配送效率低,缺乏完善的应急物资保障管理体制和大数据平台等等。因此,全国人大代表、亳州市市长杜延安建议从“一个制度、三大体系”上入手,尽快建立国家中药材应急保障制度。

一个制度就是:完善中药应急物资保障制度。建立国家中药材战略储备是国家平抑市场行情、保障人民群众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手段。建议国家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由中央有关部门牵头,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配、第一时间、最快响应”要求,建立中央与地方两级中医药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完善中央与地方统分结合的中药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健全中央有关部门应急物资保障联系会议制度,构建中央地方联动、供需双方对接、军民融合保障等机制,规范中药材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提升储备效能,实行集中管理,确保关键时刻应急物资储备足、调得出、用得上、质量有保障。

三大体系就是:储备体系、管理体系、调配体系。

在储备体系方面,一是建议从全国范围内,科学选择中药材资源丰富、生产供应能力突出的区域,建设5个左右、能够覆盖全国的中药材储备基地。如,亳州市作为“四大药都”之首,现有中药材资源171科、410种,2019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20.1万亩、其中标准化种植面积36万亩,中药饮片年生产能力超过100万吨、约占全国的1/5,中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材日上市量超过6000吨、上市品种2600多种,具备建立储备基地的得天独厚优势。同时,亳州地处中原,20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1.2亿人口,东西南北呼应,交通区位优越、覆盖面广、通达性强、快速度高。二是建议构建全国中医药应急物资信息系统,实现全国集中统筹调配。采取政府扶持、企业参与的模式,鼓励中药龙头企业根据中药材特性,建立恒温库、阴凉库、冷库等储备仓库。如,亳州市正在建设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建有通过中国仓储协会验收的中药材仓储物流示范基地3个;现有冷链物流项目13个、总投资56亿元、库容超过270万立方米,目前已建成项目4个、总投资3.68亿元、库容34万立方米,可以采取政府租用或补贴方式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社会化大型中药仓储基地。

在管理体系方面,一是建议加快制定管理标准规范,充分考虑中药材种类繁多、质地不同、无统一的分类标准等特点,以规范管理、保障质量为核心,建立健全中药材仓储、养护、储存制度,尽快形成统一包装、统一仓储、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的物资存储标准化管理体系。二是建议加快培育中医药专业检测和管理人才,依托国家(亳州)中药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专业机构和中医药高校、职业院校等,加强中药专业人才培养,并在各中药应急物资储备基地进行实地训练,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在调配体系方面,调拨配送是中药物资保障的“最后一公里”,必须要做优做强。建议建设全国中药应急物流配送系统,利用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整合商务、农业农村、邮政、快递等领域数据,对全国中药应急储备物资进行统一调拨、统一配送。在调拨环节,由中央根据不同区域中药物资储备情况,坚持按需保障、按量调拨的原则,对相关中药物资调拨进行统一指挥,明确不同中药物资的调出地、配送目的地、时间节点等信息,确保调拨高效、运转有序。在配送环节,由地方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建设或确定一批功能齐全、灵活便捷、仓配高效的中药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存取节点等,搭建中药产品运输专线,形成覆盖范围广、相关功能全、时效响应快、产品质量高的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中药配送体系。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人类正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在这场战“疫”中,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显示了明显临床疗效,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在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的同时,也为中医药发展壮大、走向世界创造了一些难得机遇。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亳州市市长杜延安认为有三大机遇:第一个机遇是国际认同感更高。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受关注程度之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上展现了良好效果,得到了更多的认可,为国际社会提供了独具中医药文化匠心的中国方案,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第二机遇是产业发展更广阔。疫情发生以来,中医中药受到更多关注,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制剂)不断走向海外,今年一季度安徽省中药材及中成药出口量同比增长15.7%就是一个例子。随着疫情蔓延,越来越多国家的民众愿意了解中医药、认识中医药、使用中医药、支持中医药,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促进了中医药产品和服务走向国际,进一步加快了中医药产业发展国际化步伐。第三个机遇是交流合作更便利。中医和西医虽属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但都基于临床疗效这一事实。尤其是这一次疫情防控期间,中医药的突出表现,为进一步推动中西医结合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减少了中医药国际化的阻力。

总体来说,这次疫情对中药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主动作为,化危为机,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完善政策支撑,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及两类规则的作用,以中医药国际认同度高的国家或区域为突破点,以文化为媒、医药为体、贸易为径,推动中药文化、产品和服务全面走向国际。具体来说,要聚焦中药走出去,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以文化为媒,加速中医药文化交流传播。加强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等中医药国际推广机构合作,运用现代医药学公认的科技术语和各种人体指标来描述、翻译中医理论,让国外民众能够更为准确地了解中医药文化内涵理论和技术优势。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华人华侨力量,在海外举办大型中医药文化展览、义诊、健康讲座和科普宣教活动,提高中医药文化认同度。组织海外教育界、医疗界高层次人士来我国体验中医药文化,通过专家讲堂、同行交流、民间探访、中医医院和中药基地参观等形式,逐步提升当地民众对中医药理论与保健服务作用的了解与认同。

二是以医药为体,推动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理念,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道地药材生产为重点,着力从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领域、提高产业层次三个维度,构建集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医药贸易、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医药文化旅游、中医药延伸产业等六位一体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按照“企业建设、政府推广、第三方技术支撑”的模式,构建电子监管信息平台,完善药品从生产、流通到销售全过程的信息共享和反馈追溯机制,确保中医药产品“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控、责任可究”。

三是以贸易为径,畅通中医药对外贸易渠道。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各国医疗卫生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的研究与制定,营造有利于中医药产业海外发展的国际环境。强化政策扶持引导,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产品国际认证、境外专利申请,扩大出口市场。加强对中医药出口转型升级的服务、协调和引导,围绕人才培训、市场信息、准入标准、产品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宣传推广、救济应对、贸易便利等关键环节,强化措施,提升能力,建设一批具有一定出口规模、出口潜力和技术水平的中医药外贸企业,不断增加中医药贸易的国际市场创造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标签:
新冠肺炎中药产业疫情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