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世园会本草印象馆设计师:让中医药好玩又好懂

2019-05-05 08:51:25    来源:新京报

植物的作用不仅仅是观赏。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中医文化源远流长,从泥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植物,为人们的健康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世园会期间,这些实用的中医草药知识走进本草印象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游客讲述自己的故事。

VR体验采药乐趣 展示本草起源

世园会本草印象馆设计师:让中医药好玩又好懂

5月3日,本草印象馆,游客走上曲折的楼梯。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这是芦花,可以入药,我国很多地方都生长,能止泻、止血、解毒……”

昨日下午,记者探访了世园会本草印象馆。踏进分馆本草·生命馆,如同踏进茂密的原始森林,仿生植物从屋顶、墙壁垂悬下来,墙脚处也布置着各类花草。一位工作人员正指着墙角处一株植物,向游客介绍其名字与功效。

这些植物并不是随便选择,其中有三四十种都可以入药。顺着展厅往里走,游客们还可以戴上VR眼镜体验山中采药的乐趣,在“药王谷”中看草药顺着光影瀑布流下、绽放出花朵……这是本草印象馆的第一个分馆,通过还原原始场景和互动体验等方式,向读者展示本草最初的源起,体现人与万物和谐共生的关系。

展馆火爆 一天接待数万人

本草印象馆位于世园会主要室内展馆之一——生活体验馆的二层,展馆面积2000㎡。顾名思义,该展馆的主题为“中医本草 回归生活”,以“生”为主线,划分出“本草·生命”“本草·生活”和“本草·生态”三个展区,展现中医药天人合一的生命观、顺应自然的生活观、平衡和谐的生态观三大主题。

“中医药是祖先流传下来的东西,这次特意带上孩子过来感受感受。”一位游客告诉记者。不少人“全家出动”前来体验传统文化,展馆中的互动体验区、生活区十分火爆,吸引了众多游客。场馆负责人介绍,仅前天一天就有数万人前来参观。

看点1

无处不在的中草药:从桑蚕、茶道到药膳

世园会本草印象馆设计师:让中医药好玩又好懂

5月3日,世园会,游客在本草印象馆观看桑蚕展览,了解中医药文化。新京报记者王嘉宁 摄

不生病,中草药就和你不相干?其实,中草药文化与理念早已融入国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传说中,嫘祖创造了养蚕缫丝方法,开启了我国栽桑养蚕的历史。其实,桑蚕除了能制成丝绸,在中医药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蚕蛹可以用来补充蛋白质,桑叶、桑皮、桑枝都可入药。馆中特意设置“春桑酬蚕”的场景,在竹匾中放上厚厚的桑叶和白胖的蚕,还制做了桑蚕夺宝转盘,把有关桑蚕的药物和其来源、功效、应用一一对应,讲述桑蚕从“草”的生命到“人”的生命延续。

茶道也和中医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春桑酬蚕”旁,一位茶道师现场表演茶艺、并将制好的茶水分给台下的观众品尝,讲解茶道与中草药的渊源:“茶是传统的饮品,也和中医药有着密切的联系。‘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说的就是茶有解毒的功效。”

除了茶饮、蚕桑,常见于生活中的合香、药膳,均在展区得到直观的展示。在药膳区域,不少中老年人拿出手机,扫描食物模型边的二维码,了解每道药膳的功效。

看点2

得了诺贝尔奖的“青蒿素” 本味是啥样?

2015年,屠呦呦因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发现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医药科学成果之一,它能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这项发现来自于1700多年前中国晋代医药学家葛洪《肘后备急方》一书中关于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在展馆中,一面墙壁上悬挂的展板介绍青蒿素的发明与作用,在展板下,摆放着几盆并不太起眼的绿色植物,正是青蒿。

“它香味很独特,凑近来闻一闻。”工作人员将青蒿上盖着的透明罩子转动了半圈,让游客从罩子上特意钻出的小孔处,嗅闻青蒿的味道。一些游客感叹:“北方野地里到处都是,谁能想到有这作用,中医真厉害啊。”

■ 讲述

●场馆总设计师 赵海波

“场馆从策划到建设花了两年半的时间”

新京报:场馆的设计灵感来自何处?

赵海波:我们在设计之初,主要考虑到如何让更多的普通人、尤其是孩子,能了解到中医药文化。我们说中医药文明背后承载着五千年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但目前专业的博物馆和展馆,大多以研究性、史料性的角度去切入,不够通俗易懂。一提到中医药,大家更多想到的是药店里一格格的药屉、或者瓶瓶罐罐里存放着的药材,缺乏一个全面的了解。

我们想打破传统的展示方式,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化的手段和亲身体验的方式,对中医药文化做一个深入浅出的科普,做得好看、好玩、有意义。

新京报:展览如何让中药更加贴近观众?

赵海波:比如我们的VR体验区,游客戴上眼镜就能“进入”贵州深山中采药,采完药回头就是瀑布光影秀,雪莲、人参、石斛、金银花等等中草药的图案在瀑布里流泻下来,点一下它就绽开了,小孩子会非常喜欢,对中草药能有一种直观上的认识。游客还能体验血余炭的炮制过程、亲口品尝茶道。这些互动区域每天都很火爆。

新京报:展览是如何做到吸引观众的?

赵海波:首先把人留下来,他们才有耐心去阅读画面、文字。比如瀑布流的旁边,我们选择了三个小故事进行播放,分别取自《诗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讲述古人是如何通过反复的尝试慢慢寻找中草药的作用。很多人认为中医药是玄学,其实中医也是通过很多实践得出的。这些故事都很简单,也使用了非常通俗的语言,很多孩子看得很投入。再比如中药材的炮制,大家觉得非常神秘,其实不一定,我们直接把中药材炮制前后的实物放在这里,一眼就能看明白。

新京报:如何保证展览中的中草药知识的专业性?

赵海波:参与到场馆设计的不光是设计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聘请了大量中医药学的专家,比如金世元、刘延淮、卞留念、张其成等等参与整个项目。前期策划阶段,让专家们提供建议、创意,提供中医药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中医文化的核心理念。建设方案和修订,都有专家进行审核。整个场馆从策划到建设,花了两年半的时间。

新京报记者 戴轩 协作记者 王嘉宁

编辑 吕银玲 校对 杨许丽

 

标签:
中医药传承中医药文化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