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贵州施秉太子参: 从50亩做成10多万亩大产业

2019-01-14 15:58:51    来源:贵州日报

地理标志商标精准扶贫专栏系列报道——黔东南篇  

初冬,来到牛大场镇牛大场村“国家中药材现代高效农业扶贫产业示范园区”采访,看到的是生机盎然的景象。2013年开始规划建设的园区,已建成100亩中草药百草园、350亩优质种苗繁育园、1.8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园、中药材加工及交易综合大楼,五家中药材加工企业入驻园区,示范园区将为施秉县发展中药材产业提供服务和保障。

三泓药业董事长张代金介绍,2016年,三泓药业按照“统一发放种苗、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保底价回收”方式,向126户药农发放了800亩太子参、400亩头花蓼种苗,农民户均实现收入3.8万元。62户贫困户450亩土地基地,每年土地每亩保底分红600元,利润分红5%,2017年农户获得分红40.5万元。20户贫困户常年在园区务工,边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每天可得工资70至100元。一年200天以上,可收入1.4万元。

据了解,施秉县三年规划种植中药材12.8万亩,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农体旅综合发展中药材支柱产业。

施秉被誉为“中国太子参之乡”,是我国三大中药材重点产区之一,太子参产量产值已占到全国的近二分之一。全省最早种植太子参牛大场镇,而今成了全国有影响的中药材交易市场——“西南药城”。

张代金回忆,1993年,他在紫荆乡(现为牛大场镇)林业辅导员岗位上停薪留职承包荒山造林,为了能给工人发工资,他跑去参加了郑州的全国中药材会议,引进太子参在牛大场试种。牛大场镇种植太子参,从50亩、5000亩,到现在6.45万亩,全县种植太子参8.5万亩,产值7亿元以上。太子参产业成为施秉县名副其实的支柱性产业。

2012年,“施秉太子参”在当地工商部门的帮助下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效益得到不断提升。该县借助培育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实施“商标兴农”战略,通过宣传策划,市场引导,执法维权等方面入手,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工商服务”模式,建立政企联动机制,引导农户、生产基地、加工企业走商标发展之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施秉太子参”已在全国各大中药材交易市场成功开设销售窗口100余个。全县累计培育太子参经纪人320余名,其中有110余名活跃在安徽亳州、河北安国、广西玉林等各大中药材市场,累计开设营销点16个。

目前,施秉太子参产业发展重新站在新的起点。从以“种植为主”向“种植与深加工并行”转变。该县充分借助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技术资源,改良太子参种苗,支持中药材产业横向化发展,共组织申报科研项目105项,立项实施62项,先后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5项,有效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量,丰富中药材产品供给。目前,已建成500亩以上成规模的科技示范基地1个,实施100万株太子参组培脱毒育苗和50亩野生太子参优质种苗驯化栽培,可建成1500亩优质种苗基地。3年后全县基本可以实现太子参种苗更新换代。

近年,施秉太子参产业下功夫在新产品的开发上,研发中药材产品10个,规模生产6个,“太子参口含片”“太子参茶”“参力汁”等研发新产品正在申请国家健字号。建成中药饮片GMP生产线,40余种中药饮片年产量100余吨,产值约1000万元。(贵州日报 杜兴旭)

 

标签:
乡村振兴贵州黔东南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