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分析 > 正文

葶苈子产新 各产区普遍减产

2018-06-22 17:16:00    来源:康美中药网原创

葶苈子从五月份中旬开始陆陆续续开始产新,根据产地药商反映,产区收购困难,各产区普遍都有减产,产地货源走动缓慢,行情不涨,反而有跌价的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葶苈子产新  各产区普遍减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各个产区都有哪些地方有葶苈子, 河北沧州葶苈子主要分布在盐山、海兴、黄骅、孟村等地;山东临沂葶苈子主要产在平邑、郯城、河东区; 河南葶苈子主要分布在开封尉氏、商丘民权、郑州中牟一带。今年河北沧州葶苈子产新量在100吨,山东临沂产新量100吨,山东德州产新量200吨,河南产新量300吨左右。整个全国的话,产新量在700吨左右。

葶苈子采收很困难,农户采收的积极性就不高,价格不行,大家都不愿意去采挖,另外劳动成本增加,农户认为没有出去打工赚的多。举例来说,农民打工一天收入150-200元/天,葶苈子目前每公斤收购价5元左右。正常情况下,一个劳动力能收割一三轮车葶苈子鲜棵杆,回来后晒1-3天,再放到塑料膜上摔打,然后过风车去杂质,再晒干装袋,前后加工晾晒总共经过5-6天的时间,大约可以采集到10-15千克的葶苈子,收入在50-75元,这样的收入远没有打工一天赚的多。药农大多不愿意去的,只有老弱妇孺,在家闲的没事的小孩去采挖收集,因为她们不计较能赚多少钱,往往冒着高温酷暑去采挖,但是,她们的行动能力有限,而且采收的时间短,所以,就采取就近的办法,采收路途较近、交通方便、成片便于收割的葶苈子,而路途远、与杂草长在一起的葶苈子,往往无人收割,致使很多成熟的葶苈子都被遗弃和浪费掉,有限的野生资源也难以充分利用,浪费十分严重。所以说:葶苈子价格低少有人采集,才是葶苈子减产的重要因素。

根据市场调研观察,葶苈子从2012年开始掉价,价格一直在5-6元上下浮动,到2018年,人工成本每年都在逐年增加,价格却一直涨不上去,加工的利润没有了,药农自身的利益在缩减,大家只好把闲置的钱转投的其他的项目上。据了解,今年安国市场老库存只有100吨左右,亳州市场老库存300吨,其他市场库存量在300吨,全国库存量不超过700吨。目前各产区产地商均反馈有库存,且部分产区库存与今年产量相等。

大家都知道,葶苈子主要就是针对于咳喘痰多以及水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以及肺心病,心力衰竭和肺结核等。葶苈子主要的需求有三方面,食用油需求,出口需求,中成药需求。在山东一个药厂葶苈子的需求量估计在350吨左右,这仅仅是一个药厂的需求量,全国的需求量算起来,正常也在800-1000吨左右,随着新科技的不断开发,外贸出口需求强劲,年用量还在逐年增加。

价格连续低迷,收购商收购不积极,再加上天气原因,导致今年平均减产30%左右。然而产地货源没有快速走动,反而比较缓慢,行情不涨反而小跌。葶苈子价格已经比较低,后期落价是基本不可能的。等十月份前后,购销旺季来临,希望行情有所改观。(个人观点 仅供参考)

(撰稿人:张亚洲  责任编辑:肖玉杰)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