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甘肃会宁县调整种植结构 双联行动打开种植药材大门

2014-07-02 00:00:00    来源:网络转载

仲夏,黄土地上一片翠绿。笔者走在会宁县的沟沟岔岔、山川大梁,深刻感受着该县大力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带来的新变化。在杨崖集乡,笔者看到刚刚盛开着的黄芪花铺满一道道山梁。一位农民讲:“过上些日子你再来,党参开花的时候还好看。”听村民说,这里种植药材的收入要远远高于其它作物的收入。

杨崖集乡属会宁南部二阴山区,属渭河流域,地下水位较高,水源甘甜,土地地质松疏,植被较好,气候较湿润,种植药材得天独厚。北坪村支书田振军介绍,2012年双联行动开始的时候,省工商局的干部和乡干部一起驻进了北坪村,调研后就动员群众种植中药材,村民田振义就从陇西的亲戚家拉来一汽车党参苗子,分发给十几户农户尝试着种植了30亩左右,经过村民的精心培育,一亩党参当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想靠种植冬小麦、洋芋等传统作物获得经济收入的农民,对每亩党参收入万元的效益既激动又不是很相信,但是自己的土地自己的收获变成活生生的例子,土地也有大收入不再是农民的幻想。2013年,全村中药材种植发展到300亩,今年增加到600亩,品种由单一的党参扩展到黄芪、板蓝根、牛子等多个品种,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00亩。杨崖集乡充分挖掘了属于自己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农民正在逐步走上靠中药材产业发家致富的特色之路。加大服务力度,破解药材种植难题

由于中药材的价格靠市场调节上下波动较大,再加上种植的时候需要劳力多及药材苗子比较贵,种植和田间管理的技术性比较强等原因,大多数农户在种植药材上还处于观望态度,依然是以种植传统产业为主。田振军算了这么一笔账,在雨水非常合适的年月里,玉米每亩产1200斤,除地膜化肥等成本外纯收入900元左右,冬小麦、洋芋每亩纯收入分别在400元、1500元左右,照去年的价格,党参、黄芪每亩纯收入在3000元以上。杨崖集乡政府针对种植药材的困难瓶颈,“转、培、建”三管齐下,把转变群众观念作为今年长期的工作,分批次把农民拉到陇西、渭源,让他们亲自看一看那里的农民种植中药材的规模,亲自问一问那里的农民中药材的收入情况,邀请市、县农牧局的技术员采取实地培训和理论讲解相结合的办法,目前已举办培训班4期,已培训种植户400户,分别从药材的选种、选苗、栽种、田间管理、病虫害的防治、挖收等方面培训,为药材种植提供技术保障。同时,为了彻底解决药材苗木价格贵的难题,该乡筹措资金14万元筹集党参籽种1000公斤,黄芪籽种220公斤,建立育苗基地500亩,基本确保了2015年的苗木供应。乡长杨恒说,本土育苗本土种植,提高成活率,成倍降低农户购苗费用。土地流转盘活土地,加快药材种植步伐

既想在土地上要效益,又难舍务工致富的渠道,这种矛盾在农村中成为现实的抉择。近年来,杨崖集村土地流转费用并不高,该村去年大面积种植的药材取得了相当好的经济效益之后,土地流转费用几乎在一夜之间从每亩30元上升为100元以上,土地的使用价值陡然增值。杨崖集村村民李刚从中药材种植上看到了商机,他今年流转土地300多亩,全部种上了党参、黄芪、柴胡。他说:“虽然流转费用增高,但是每亩三四千元的纯收入与一两百元的流转费相比,划来的很,我明年还要流转几百亩种植药材。”杨崖集村的农民把土地流转给别人,但对自己来说,还是很划算。该村村支书何喜平说:“像李刚这样的药材种植大户,种植、除草、开挖等,光靠他自己根本不行,每个工序还得雇佣当地的农民来完成。”何喜平证实:“我流转了一户农民的两三亩土地,这位农民光给我除草,每天给她现金80元。”把自己多余的土地流转给别人,反过来又给别人就地打工挣钱,实现了双赢,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大面积药材种植的力度,今年全乡土地流转达1000亩全部用于药材种植。杨崖集乡党委书记周国强介绍,该乡通过走企业+农户+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力争在明年全乡中药材种植达到5000亩,2016年户均达到1亩,户均增收4000元。

据了解,该县为了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将林果、中药材、蔬菜产业作为农民致富的特色产业,今年已完成苹果种植2万亩,核桃种植3万亩,新发展蔬菜种植3万亩,种植中药材1万亩。

 

本文为康美中药网(www.kmzyw.com.cn)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755-33915950。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