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分析 > 正文

黎明前的黑暗——水蛭养殖

2017-06-29 10:04:07    来源:康美中药网原创

水蛭,俗称蚂蝗,早在我国医学名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具有抗凝固、破瘀血的功效,传统中医主要用于治疗血栓病、血管病、青光眼、瘀血不通、无名肿毒、淋巴结核等症。

黎明前的黑暗——水蛭养殖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年代,心脑血管病正处于高发期,而我国正逐渐成为全世界此类疾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水蛭是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中成药的主要原料,尤其对高血脂、血栓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近年水蛭得到了更广泛开发和应用,近年新开发出的此类中成药都十分畅销。总之,水蛭的用量将会持续增加,水蛭资源一度出现紧缺的局面,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国南方地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捕捞野生水蛭,尝试进行人工繁育,随后几年获得成功并逐步推广。2013年春节后,由于产区气候反常,新货上市量少从而导致行情上涨,到2015年5月,水蛭达到1300元(公斤价格,以下同)的历史最高价,较2013年同期相比涨幅高达100%,但是水蛭价格并未在1300元的天价上过多停留,近两年价格持续下跌,目前已经跌破1000元。那么在当前价格下,水蛭养殖户现况如何?

一、高价位造成无序发展

此前水蛭持续涨价,高昂的价格刺激了农民的捕捞积极性,而无序捕捞又使水蛭野生资源受到极大破坏,野生水蛭产量逐年下滑,而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大家纷纷跟风养殖,水蛭养殖户如雨后春笋一般增多。

二、水蛭市场行情低迷

笔者走访了几位产地的水蛭养殖户与经营户,均表示近年的水蛭生意不好做,当年行情上涨时,行业内发家的比比皆是,但是现在行情低迷,好多养殖户甚至连年亏损,抗压能力差的散户已经转行。据江苏某养殖、经营大户介绍,以前他们每天都能收够4000—5000公斤的鲜水蛭,但是现在的量已经不过以前的十分之一。由于价格持续下跌,产地货源走动不畅,药企调整为订单式采购,经营户也不敢囤货,多是勤进快销,利润极低。

黎明前的黑暗——水蛭养殖

三、水蛭养殖风险大

虽然水蛭养殖已经有十几二十年的历史,但是目前水蛭养殖仍处于研究阶段,门槛较高,技术尚不成熟,养殖户稍少有不慎就会血本无归。

水蛭虽然生命力强,然而一旦水源被污染,即有可能大量死亡;近些年全国气候反常,水蛭主产区多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引起水蛭“干枯病”,患病水蛭多食欲不振、活动量减少甚至不活动,身体逐渐干瘪、失水萎缩,造成减产;水蛭特别喜欢钻泥,池底稍有漏洞,就可能导致其逃走无影无踪。

四、水蛭养殖成本高、收益低

现在产区养殖多采用仿野生土塘围网养殖,选择避风、排灌方便处建塘,需有独立的深水井和蓄水池。每个塘占地1亩左右,塘四周梗高1米,水深0.5米,塘中建有高出水面30-50厘米的土台4-5个,每个土台一平方米左右,方便水蛭栖息和避暑,塘两侧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塘上覆网,防止鸟类捕食水蛭。据养殖户介绍,每亩水塘基础建设费用在3万元左右。

水蛭一般有两种投种方式;1、直接投放茧,人工繁育幼苗,每塘投放5公斤茧,每公斤茧2400元,可以孵化10-15万尾幼苗,幼苗的成活率在30%左右;2、投放野生捕捉的幼苗(3-5g),每塘投放150-200公斤,每公斤价格130元左右。直接投放幼苗的好处是死亡率低、风险小,但是成本较高,收益率相对较低。

水蛭幼苗期间多以营养液为主,孵化一月以后可投放飘螺,飘螺价格在13元/kg,幼苗生长一月以后投放螺蛳,螺蛳价格在3元/kg,每塘每年的饵料大概需要1万元。

水蛭在每年的11月份,每塘可以产300-400公斤的水蛭,可以加工50-60公斤左右的干品,以现在市场价计算, 每亩收益5-6万元。

通过上述信息得出,假设水蛭塘可使用10年,每年基建费用为3000元,加上种苗、饵料、地租以及人工费,水蛭每亩年投入约为4-4.5万元,平均每亩收益约1万元。相比于水蛭养殖巨大的投入与风险,养殖户在起早贪黑的辛苦一年后,这样的收益确实显得微薄。

五、后市行情向好

1、 近年来,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市场需求潜力可观,据估计,2017年全国水蛭年需求量可达600吨;

2、个别药企在两年前囤积了大量的水蛭,但是随着生产加工消耗,库存已经非常薄弱;

3、这几年的环境污染以及多年的无序捕捞,致使水蛭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野生产量逐年下降,致使供需缺口逐年增大,必须有人工养殖水蛭来进行补充;

4、对于那些科学养殖的企业,近来年已经逐步摸索出一系列水蛭养殖的经验方法,并对农民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降低了养殖风险,提高了产量。

综上所述,水蛭养殖正在经历黑暗,但是已经能看见黎明前的曙光!

标签:
水蛭水蛭养殖后市行情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