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种植 > 正文

茯苓高产栽培技术

2014-03-14 14:33:23    来源:网络转载

茯苓,别名云苓、松茯苓、赤茯苓、白茯苓、松薯等。以菌核供药用,有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等功效。临床主治痰多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心悸、眩晕等症。主产地有安徽、福建、河北、湖北、广西、云南、四川等省区。

形态特征 为多孔菌科卧孔菌属。茯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表现出3种不同的形态特征,即菌丝体、菌核和子实体。

1、菌丝体包括单核及双核两种菌丝体。单核菌丝体又称初生菌丝体,是由茯苓孢子萌发而成,仅在萌发的初期存在。双核菌丝体又称次生菌丝体,为菌丝体的主要形式,由2个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体相遇,经质配后形成。菌丝体外观呈白色绒毛状,具有独特的多同心环纹菌落。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菌丝体由许多具分枝的菌丝组成,菌丝内由横隔膜分成线形细胞,宽约2-5微米,顶端常见到锁状联合现象。

2、菌核由大量菌丝及营养物质紧密集聚而成的休眠体。球形、椭球形、扁球形或不规则块状;小者重数两,大者数斤、数十斤;新鲜时质软、易折开,干后坚硬不易破开。菌核外层皮壳状,表面粗糙、有瘤状皱缩,新鲜时淡褐色或棕褐色,干后变为黑褐色;皮内为白色及淡棕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菌核中白色部分的菌丝多呈藕节状或相互挤压的团块状。近皮处为较细长且排列致密的淡棕色菌丝。

3、子实体通常产生在菌核表面,偶见于较老化的菌丝体上。蜂窝状,大小不一,无柄平卧,厚约0.3-1厘米。初时白色,老后木质化变为淡黄色。子实层着生在孔管内壁表面,由数量众多的担子组成。成熟的担子各产生4个孢子(即担孢子)。茯苓孢子灰白色,长椭圆形或近圆柱形,有一歪尖,6×2.5-11×3.5微米。

一、生长习性 茯苓为好气性真菌,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通风透气的环境。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为24~26℃。空气相对湿度为70~85%。对土壤要求,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好。重粘土,盐咸地不宜种植。

二、制种

1、母种制作 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50克(去皮)、蔗糖50克、琼脂20克、尿素3克、水1000毫升。将上述配方按常规方法制成试管斜面培养基。并在无菌条件下,采用组织分离法。将茯苓菌核内一块白色茯苓肉接入培养基斜面。移入25~30℃的室内培养5~7天待菌丝布满斜面,即成纯菌种。

2、原种制作 原种培养基配方为:松木块55%、松木屑20%、麸皮(或麦糠)20%、蔗糖4%、石膏粉1%,水适量。将配方中的培养料拌均后,分装入500毫升的阔口瓶内。装量为瓶的五分之四。稍压实,在中央打一透气孔。用棉塞封口后进行灭菌处理。冷却至30℃时即可在无菌条件下,将母种接入瓶内培养基上。密封后,进行培养,待菌丝长满全瓶,即得原种。

3、栽培种制作 培养料配方:松木块66%、松木屑10%、麸皮21%、蔗糖3%、石膏粉1%,尿素0.4%,过磷酸钙1%,水适量。将上述配料拌均匀,温度为用手抓料指缝有水而不滴为准。然后分装入500毫升阔口瓶内,用牛皮纸封口,进行灭菌处理。待料瓶温度降至60℃时,便可在无菌条件下,将原种分接入配料中。接种后,将培养料瓶移至培养室培养至菌丝长满全瓶时,既得栽培种。

一般1支母种可接5~8瓶原种。1瓶原种可接60~80瓶栽培种。1瓶栽培种可栽2~3窖茯苓。

三、备料与挖窖

栽培茯苓以松木为主。备料一般在农历10~12月进行。将松树砍伐后,去其枝桠,削去外皮,露出木质部。进行干燥处理。半月后,截成80厘米的木段,堆成“中”字形空心架。经40天左右,即可接种。接种前,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林地(或生荒地)挖长80厘米,宽45厘米,深30厘米的地窖。四周挖好排水沟,等待栽种。

四、栽种 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选晴天,将木段摆入窖内。每窖放15~20公斤。然后将栽培种内的松木菌块用镊子取出放入木段之间的缝隙上。每缝放菌块3~6片。并用松树皮将菌块盖好。立即覆土10厘米,窖顶封成龟背状,以利排水。接种时,也可用鲜茯苓切成3厘米厚的肉块,贴附在木段上。

五、管理 茯苓接种后,要严禁人畜践踏。7~10天后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如发现接种败,应立即补栽。同时注意浇水保墒,阴天气及时排水。如有杂草立即铲除。茯苓主要病害为腐烂病,防治时,苓窖在栽培前用石灰(或其他杀菌剂)消毒。生长期间如若发现病菌应提前采收。害虫主要是黑翅大白蚁,可用60%亚砷酸,40%滑石粉配成药粉杀页。

六、收获与加工 茯苓一般于栽后1年采收。将采收的鲜茯苓去净杂质, 放在脚架上,经常翻动,使其发汗,当茯苓表皮长出白色菌丝时,取出刷试干净,至表皮皱缩成褐色时,置凉爽干燥处阴干,即成“个苓”。将茯苓皮用刀剥下,称茯苓皮。将茯苓切成片,皮下赤色部分称赤茯苓。菌核内白色、细致、坚实部分为白茯苓。白茯苓中心有一木心称茯苓神。

标签:
茯苓药材种植种植技术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热门新闻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