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种植 > 正文

黄连高产栽培技术

2014-03-04 10:43:44    来源:网络转载

黄连,别名川黄连。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地下根茎入药,有泻火燥湿、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热盛心烦、吐血、肠炎、急性结膜炎、中耳炎、无名肿毒、黄水疮等症。主产地四川、湖北、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区。

形态特征 1、黄连 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根茎多分枝,呈簇状或束状。叶基生,3出复叶;叶柄无毛;叶片卵状三角形,坚纸质(老叶略带革质);3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基部细柄长1-2厘米,裂片再作羽状深裂,深裂片4-5对,边缘有锐锯齿;叶面绿色,有光泽,表面沿脉生着短毛,背面无毛。花茎数枝,高12-25厘米;2岐或多岐聚伞花序顶生,花3-8,白绿色或黄色;萼片5,黄绿色,窄卵形,花瓣线状,披针形,雄蕊多数,心皮8-12,离生,聚合 果6-12枚,每个 果有种子8-12粒,长椭圆形,褐色或黑褐色。

2、三角叶黄连 多年生草本,植株稍高于黄连。根状茎不分枝或少分枝,有结节,节膨大,节间较细(俗称"过桥"),节上着生极多细长须根;匍匐茎细长,从根茎节上侧向抽生,每株2-20枝,枝顶具复叶1片或数片,有膨大的芽苞,触地能生根发叶,生成新株。叶丛生,柄长7-17厘米,无毛;三出羽状复叶,革质,深绿色,有光泽。花茎一枚,长15-20厘米,顶生圆锥聚伞花序,有花3-9朵,淡绿色;苞片线状披针形,花萼狭卵形,花瓣窄条形;雄蕊约20枚,心皮9-12。聚合 果6-12个,花多不孕,果实中罕有种子。

3、云连 多年生草本,根与三角叶黄连相似,主要区别点在于:根茎细小,节间密、具匍匐茎,叶片卵状三角叶,三全裂 ,中央裂片卵菱形,先端渐尖,羽状深裂,小裂片彼此疏离。花瓣匙形至卵状匙形,先端钝。

一、生长习性 黄连喜湿润凉爽气候,忌强光暴晒。对土壤要求“上松下紧实”—即上土层为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下土层为保水保肥力较强的粘土为好。喜水肥、怕干旱。

二、整地与施肥 选低山阴坡或半阴坡的田块,精耕细作。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土杂肥3000—50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钾肥50公斤。然后作畦,等待播种。

三、播 种 黄连生产上用种子繁殖。多采用先育苗,后移栽的方法。也可分株繁殖。播种期为秋季的10~11月。育苗 黄连种子属低温型,且休眠期长达9个月以上。需经低温处理才能打破休眠而发芽。种子一经干燥,便丧失发芽能力。因此,方法是将刚采收的黄连种子按1:3的比例与湿砂拌匀,装入木箱,放入地下窖内贮存。或将刚采收的黄连种子放入冰箱内,在0~6℃低温下贮存180天。然后将处理后的黄连种子均匀地撒播于整好的畦面上。松动土层,使土盖没种子。浇水保墒,以利出苗。每亩播种量4公斤。移栽 一般在清明前后,夏季5~6月和秋季9~10月进行。将生长2~3年的黄连苗,按行株距10×10厘米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浇水保墒,以利成活。分株繁殖 将3~4年生的黄连分枝从根茎处分开,选留1厘米的根茎连苗作为分株苗。 然后按行株距15×15厘米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浇水保墒,以利成活。

四、田间管理 黄连忌强光暴晒,故对播种后的黄连田要搭棚遮荫。齐苗后应注意中耕除草。也可用50%扑草净、25%敌草隆、10%除草醚等进行化学除草。干旱天气注意浇水,阴雨天气及时排水。因黄连生长期较长,应于每年的立秋前后追肥尿素10公斤、磷酸二氢钾10公斤。冬季在黄连畦面上撒一层土杂肥。黄连自第二年起抽苔开花,除留种株植外,应剪除花枝,以防养份消耗,促使地下根茎生长。

五、病虫害防治 黄连主要病害有白粉病,可于发病初期用粉宁锈防治。炭疽病,可于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防治。每星期一次,连用三次。白绢病,可于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500倍液喷雾防治。每星期一次,连用三次。另有列当寄生黄连根部,吸取汁液,危害黄连生长。发现时,可连根带土一起挖除。或在列当种子未成熟前,将列当铲除。害虫主要是蛞蝓咬食黄连叶片,防治时可用蔬菜做成毒饵诱杀。

六、收获与加工 黄连一般于栽后5~6年的立冬前后采收。将刨出的黄连地下根茎,剪去叶炳,洗去泥沙,烘干即可入药出售。亩产量200~300公斤。

标签:
黄连药材种植种植技术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热门新闻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