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种植 > 正文

平贝母种植技术

2014-01-03 15:34:34    来源:网络转载

别名:平贝、东北贝母。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ussuriensisMaxim.)的鳞茎人药。具清热润肺、止咳化痰功效。主治多种慢性咳嗽、咳痰带血等症。平贝母药用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年前就有药用记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主要生长栽培区域:平贝母主产东北三省,现野生品逐年减少,商品近全为栽培品。最早从吉林通化市一带,已有50~60年的栽种历史。山东等地均引种成功。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选背风向阳的地块、疏松湿润、较肥沃的腐殖质土或黑油砂土,前茬以豆类或玉米为佳,不适宜选洼地、黏土、碱性地、漏风地。早春土壤解冻后即进行翻耕晾晒。耙后施足底肥(以腐熟的鹿粪、马粪、猪粪最佳,每亩2000~4000kg),作成宽1.2m、高15~18cm、长随意的畦,畦沟30~50cm。可先在畦沟点隔播玉米,以遮荫。平贝母喜肥,但因鳞茎小,须根少,吸肥能力较差、且生育期短,所以须保证充足水肥才能高产。

2.繁殖方法

有鳞茎和种子两种繁殖方法。由于种子繁殖生产周期长(播种后6年方可收获)和平贝母鳞茎的繁殖系数很大(1个母鳞茎1年可生长出多达20~50个不同大小的子鳞茎),故生产上一般采用鳞茎繁殖法。

通常于“芒种”期间地上茎枯黄时,随收获随栽种。将收获出的鳞茎用孔筛分拣为四等:大的加工人药;二等(如榛子大小)的栽后1年可收获;三等(如玉米大小)的需生长2年收获;四等(三等以下者,最小的如大米粒)需3年后收获。栽植方法:较大的种鳞茎横畦条播,行距10cm,株距5cm;中等大的可按4cm*8cm株行距种植;最小的撒播,掌握株距1.0~1.5cm,力求均匀地漫撒于畦面,然后薄敷盖土。用筛过的腐殖土,或用挖起的表土经过筛后覆盖,覆土后平整畦面,使呈龟背形高畦。最后在畦面上盖以2~3cm厚的“盖头粪”,可用腐熟的鹿粪或马粪、猪粪以及枯枝落叶或腐殖土。起到对土壤保湿、防止冻裂、增肥等作用。播种量随种鳞茎大小而异,大的每亩用300~400kg,中等的200~300kg,小的100~200kg。

3.田间管理

(1)遮荫:种植遮荫作物,为平贝母创造一个低温湿润的环境。最好是畦边种玉米,畦面种大豆,均点播。玉米株距30~40cm;大豆行距25~30cm,可按畦纵向种2.-一3行。

(2)摘蕾:

为提高平贝母鳞茎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因开花结果消耗大量营养,应适时除蕾。在现蕾初期,选晴天上午露水干后,将蕾摘掉。

(3)追肥与防寒:

每年秋末冬初,在畦面上盖上一层厩肥,约3~5cm厚。既起追肥作用,又能防寒保温,促进平贝母早春提早出苗。平贝母最喜猪圈粪,其次是马粪和绿肥,而牛粪易生虫、且肥效短,因草木灰、炕洞土等碱性肥料以及鸡鸭粪、人粪尿等均易引起平贝母的腐烂,所以最不宜施用。

(4)浇水:

如遇春季干旱影响出苗时,必须进行浇水,以助出苗。浇水后,应及时松土,以免土壤板结及龟裂。但若在雨季因雨水过多造成积水时,仍应注意排水,以免因水灌引起平贝母腐烂。

(5)防治病虫害

1)锈病:

又名“黄疸”,病原是真菌中一种担子菌。主产地5月上旬发生,叶背和叶基有锈黄色夏孢子堆,破裂后有黄粉飞扬,被害部穿孔,可致茎叶枯黄。后期茎叶布满黑色冬孢子堆。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病株烧毁;开花前喷敌锈钠300倍液,7天1次。

2)黑腐病:

又名菌核病,病原物不详,危害鳞茎。被害处产生黑斑,病斑下组织变灰,严重时鳞片全部变黑,皱缩干腐。鳞茎表皮下形成大量小米粒样黑色菌核,被害植株地上部萎蔫枯黄。

防治方法:及时挖除病株,撒石灰消毒病穴;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发病区。此病易发生在连茬,尽量选新土地种植。

3)灰霉病:

病原不详,主产地5月中、下旬发生。发病时可见成片植株的叶缘和叶尖出现水浸状病斑,后期枯萎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洒1:1:100波尔多液,7天1次,连续3~4次。另有地下害虫蛴螬、蝼蛄等,为害鳞茎或截断茎基部。可用毒饵消灭。

4.选育良种

种鳞茎尽量选无病虫、无黑斑病的。选个体较均匀,如1~2分硬币直径的为种栽。鳞茎均匀出苗一致,容易管理。

标签:
平贝母药材种植种植技术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热门新闻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