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炮制 > 正文

棕榈的炮制方法 古今多以制炭入药

2017-01-11 11:15:15    来源:康美中药网整理

        棕榈始载于《日华子本草》,为棕榈科植物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H. Wendl.的干燥叶柄。采棕时割取旧叶柄下延部分及鞘片,除去纤维状的棕毛,晒干。多为栽培品或野生品。中医列为收涩止血药,具有收敛止血的功效。棕榈自古以来几无生用,一般都炮制成炭后入药,其制炭方法有烧、锻、炒等法,烧法出现最早,煅法居后,炒法最晚。炮制品明代之前多称为“棕榈灰”,清代以后一般称作“棕榈炭”。制炭的目的古今大多遵循“红见黑止”之说,临床用于多种出血症。现今棕榈的炮制方法以煅、炒两种方法并存,烧法已很少沿用。近年来各地的炮制规范中收载的大多是煅炭法和炒炭法,而《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棕榈用焖煅法制炭。

86

【古代炮制方法】

唐代有棕榈炭(《产宝》)。宋代有烧灰(《圣惠方》)、烧存性(《总录》)的炮制方法。明代提出“存性,勿令白色”的炮制要求,并有炒极黑存性(《通玄》)、炒焦存性(《普济方》)的炮制方法。清代增加了煅炭法(《拾遗》)。

【现代炮制方法】

1、棕榈: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2、棕榈炭:①取净棕榈,置锅内,上扣一较小锅,两锅结合处用黄泥封固,扣锅上压一重物,用武火加热煅透,冷后取出。②取净棕榈,切成小块,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焦褐色时,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及时摊晾,凉透。

【炮制作用】

棕榈味苦、涩,性平。归肺经、肝经、大肠经。

生棕榈不入药,制炭后具有收敛止血的功能,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

【临床应用】

炭药:临证可与止血类药或其他类药配伍,如治疗血热妄行之衄血、呕血、吐血等,可与大蓟炭、小蓟炭、侧柏叶炭、茜草炭、白茅根炭等配伍,如十灰散(《十药》)。治疗妇女崩漏,可与乌梅、干姜配伍,如乌金散(《洪氏》)。配伍当归、川芎、茯苓、地榆等,可治肠风脏毒,痔漏及诸下血症兼有营血虚损者,如黑圣散(《仁斋直指方论》)。

【小结】

棕榈从唐代开始制炭入药用,其制炭方法主要有烧灰、炒炭和煅炭等。烧法出现最早,煅法居后,炒法最晚。现今煅、炒两种方法并存,烧法已很少沿用。近年来各地的炮制规范中收载的大多是煅炭法和炒炭法,认为生棕榈不入药,经制炭后具有止血作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棕榈用焖煅法制炭。

棕榈古代绝大多数文献记载均用棕榈皮或陈棕。由于不同地区的用药习惯不同,目前棕榈药用部位亦有不同。华南、华东、西南地区多用棕皮,即棕榈的叶鞘纤维;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多用棕板,即棕榈的干燥叶柄。《中国药典》1963年版、1977年版、1985年版皆以棕板入药用,1990年版、2010年版亦规定棕榈以干燥叶柄入药用,但解释为旧叶柄下延部分及鞘片,除去纤维状的棕毛。全国规划教材《中药炮制学》1996年版规定用棕榈的干燥叶鞘纤维(棕毛)及叶柄。无论是以棕皮还是棕板入药,习惯上均以制成炭后药用“制炭后所含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总鞣质量有所下降,但鞣质的单体d-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等成分含量增高,这种变化可能是与高温加热过程中,生品中的大分子鞣质裂解为小分子鞣质单体有关。有实验表明,这些鞣质单体成分含量越高,止血作用越强。砂烫制炭和烘制法制炭的新工艺具有操作简便、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
棕榈棕榈炮制药材炮制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热门新闻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