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炮制 > 正文

芡实古与今炮制方法介绍之临床应用

2016-12-28 16:44:32    来源:康美中药网整理

       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的干燥成熟种仁,是我国较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久负盛名。原产于东南亚,我国自古就有栽培,分布于湖泊,沼泽,塘滩地。芡实分南芡(苏芡)和北芡(刺芡)两种。北芡产于山东、皖北等北方地区,有野生,也有栽培,地上部器官密生刚刺,采收比较困难,花深紫色,外种皮薄,表面粗糙,灰绿色或黑褐色,种子和种仁近圆形,较小,欠整齐,粳性,品质中等,适应性较强。南芡产于湖南,苏南,皖南等南方地区,无刺种,植株个体较大,地上部器官除叶背有刺外,其余部分均光滑无刺,因而采收比较方便,外种皮厚,表面光滑,呈棕黄色或棕褐色,种子较大,种仁圆整,糯性,煮食不易碎裂,品质优良,产量高。芡实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作物之一,它宜粮,宜菜,宜加工,还可以入药,用途非常广泛。芡实不仅营养丰富,还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治疗腹泻等食疗功效。中国自古把芡实作为永葆青春活力,防止未老先衰之良物。芡实的炮制方法简单,自明代才有炒法,近代发展了麸炒,个别地区还有土炒、盐制的方法。但目前主要的炮制方法是麸炒和清炒。

芡实古与今炮制方法介绍之临床应用

【古代炮制方法】

唐代有蒸后晒干去皮取仁(《食疗》)的方法。宋代仍为蒸法(《济生方》)。明代则用炒制(《景岳》)和防风汤浸(《纲目》)的方法。清代仍沿用炒法(《说约》),并有“甘平炒温”(《正义》)的记述。

【现代炮制方法】

1、芡实: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留硬壳。用时捣碎。

2、炒芡实:取净芡实,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淡黄色,取出晾凉。用时捣碎。

3、麸炒芡实:取麦麸撒人热锅内,用中火加热,待麦麸冒烟时,投入净芡实,拌炒至表面呈微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晾凉。用时捣碎。芡实每100kg用麸皮10kg。

【炮制目的】

芡实味甘、涩,性平。归脾经、肾经。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的功能。

生品性平,涩而不滞,补脾肾而兼能祛湿,常用于遗精,带下,白浊,小便不禁,兼有湿浊者尤宜。

       炒后性偏温,补脾和固涩作用增强,适用于纯虚之证和虚多实少者;清炒芡实和麸炒芡实功效相似,均以补脾固涩力胜。主要用于脾虚泄泻和肾虚精关不固的滑精;亦可用于脾虚带下。

【临床应用】

1、生用

(1)遗精:可与莲须、龙骨、乌梅肉、山药等同用,能补肾涩精,用于梦遗漏精,如玉锁丹(《杨氏家藏方>;)。

(2)白浊:《摘元方》分清丸,用芡实粉与白茯苓粉同用,黄蜡化蜜和丸,盐汤送服,治浊病,有补益脾肾,分清去浊的作用。

(3)带下:常与党参、莲子肉、艾叶(炒焦)、附子、补骨脂等同用,治脾肾两虚,带下稀白,久下不止,面色无华,食少纳呆,腰酸膝软等,如参莲艾附汤(《中医妇科治疗学》)。若湿热带下,黄稠而臭,可与黄柏、土茯苓、车前子、生苡仁、椿根皮等同用,有清热利湿止带之功。

2、制用

(1)脾虚泄泻:常与人参、白术、升麻、煨肉蔻、炒薏苡仁等同用,治脾气虚弱,泄泻急迫,不能稍停,有补脾益气,涩肠止泻的作用,如甘缓汤(《罗氏会约医镜》)。

(2)肾虚滑精:常与锁阳、巴戟天(制)、补骨脂(盐炒)、牡蛎(煅)、熟地黄等同用,能温肾固精,用于肾虚精关不固的滑精,腰膝酸软,头昏耳鸣,四肢无力等,如锁阳固精丸(《中国药典》)。

【小结】

芡实的炮制方法简单,始用蒸法,主要目的是为了去壳,兼为熟用。明代才有炒法,近代发展了麸炒,个别地区还有土炒、盐制的方法。但目前主要的炮制方法是麸炒和清炒。土炒虽仅个别地区用,但对增强芡实补脾止泻的功效似有一定作用。

芡实在临床上用于遗精和带下,不必过于拘泥于生用与炒用,应根据生、炒品的特点和用药目的及处方的组合情况而定。清炒品和麸炒品功用一致,用清炒或麸炒多属地区习惯。但一般脾虚泄泻可选麸炒品;精关不固的滑精不止可选用清炒品。

 

标签:
芡实芡实炮制药材炮制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热门新闻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