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炮制 > 正文

煅牡蛎的炮制方法

2016-10-19 16:36:29    来源:网络转载

【药材来源】牡蛎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Ostrea gigas Thunberg、大连湾牡蛎Ostrea talien whanensis Crosse或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 Gould的贝壳。全年均可采收,去肉,洗净,晒干。

【古代炮制方法】汉代有熬制(《玉函》)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煅法(《雷公》)。唐代提出炙制(《食疗》)、熬令黄色(《千金》)的炮制方法。宋代有火烧通赤(《圣惠方》)、煨制(《史载》)、炒制(《总病论》)、童便煅(《妇人》)、醋煅(《普本》)、韭菜叶和泥煅水飞(《朱氏》等制法。明代主要沿用宋代的方法,但亦有生用(《普济方》)。清代增加了醋煮(《要旨》)、酒煅(《增广》)的炮制方法。

【现代炮制方法】

煅牡蛎:取净牡蛎,置无烟炉火上或适宜的容器中,用武火加热,煅至酥脆时取出,放凉,碾碎。

【饮片性状】牡蛎为不规则的碎块,表面淡紫色、灰白色、黄色或黄褐色,内面瓷白色;质硬,断面层状或层纹状排列,洁白;气微腥,味微咸。煅牡蛎呈不规则片块状,大小不一,灰白色或青灰色,质酥脆。

【质量标准】牡蛎含碳酸钙不得少于94.0%。

【炮制目的】牡蛎味咸,性微寒。归肝经、胆经、肾经。具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的功能。煅后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出药效,增强了收敛固涩的作用。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吐酸。

【应用选择】

制用

(1)自汗、盗汗:常与麻黄根黄芪浮小麦同用,具有固表敛汗的作用。用于气虚不足,自汗盗汗,体倦神怠,如牡蛎散(《局方》)。

(2)遗精滑泄:常与蒸芡实、莲须、炒沙苑子等同用,具有益肾固精的作用,用于肾虚精关不固,梦遗或滑精,腰脚酸软,如金锁固精丸(《集解》)。

(3)崩中漏下:常与阿胶赤石脂当归等同用,具有固经止血的作用,用于冲任不固,崩中漏下,日久不愈者,如牡蛎丸(《准绳》)。

(4)赤白带下:常与山药龙骨乌贼骨等同用,具有固涩止带的作用,用于脾胃虚弱,带脉为病,白带绵下,清稀如水液(《参西录》)。

(5)疮疡溃烂:常与黄丹枯矾研为细末搽之,具有生肌敛疮的作用,用于疮疡溃烂,久不收口,阴部生疮,或湿水痒患,腋汗,手足心汗,如牡蛎散(《准绳》)。

【附】

1、近代炮制方法还有糠煅、煅淬等。

2、文献摘录“凡修事,先用二十个,东流水盐一两煮一伏时后,人火中烧令通赤,然后入钵中,研如粉用也”(《雷公》)。“咸寒入肾,能益阴潜阳,退虚热,软坚痰,煅之则燥而兼涩,又能固下焦,除湿浊,敛虚汗,则咸寒介类之功,有重镇摄下之意”(《便读》)。

【总结】牡蛎历代炮制方法很多,并随时代发展,炮制的品种各有特色,在宋代以前多不加辅料制,从宋代起,开始有醋制和童便制,至清代又增加酒制。古人创制许多炮制方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如用醋制、酒制与牡蛎的软坚散结有一定协同作用,对于用童便制的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现代常用的牡蛎制品有生牡蛎、煅牡蛎两种,《中国药典》和地方规范中均收载这两种炮制的方法。

 

标签:
牡蛎牡蛎炮制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热门新闻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