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炮制 > 正文

高良姜的炮制及应用

2016-09-27 11:41:09    来源:网络转载

       【药材来源

       高良姜为姜科植物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的干燥根茎。夏末秋初采挖,除去须根及残留的鳞片,洗净,切段,晒干。

古代炮制方法

       唐代有火炙焦香酒煮炮制法(《外台》)。宋代有去芦炒制(《苏沈》)、炒黑(《总录》)、麻油炒制(《普本》)、斑蝥炒制(《局方》)、东壁土炒制(《朱氏》)、火炮(《急救》)、醋炒(《产宝》)等炮制方法。元代新增湿纸裹煨法,用水煮制法(《世医》)。明代增加了炙制、巴豆炒制(《普济方》),陈壁土、斑蝥、巴豆、陈仓米分炒而合用,青盐炒制(《奇效》),吴茱萸、东壁土拌炒(《纲目》),与莪术、三棱、米醋共煮炮制法(《准绳》)。清代有猪胆汁浸后东壁土炒黑炮制法(《握灵》),吴茱萸汤浸炒法(《害利》)等。此时,其炮制方法已达15种之多。

现代炮制方法

       取高良姜原药材,除去杂质,浸1~2个小时,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饮片性状

       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薄片,直径0.8~1.5cm。表面灰棕色或红棕色,纤维性,具多数散在的筋脉小点,周边黯红色或黯褐色。质坚韧,气香特异,味辛辣。

质量标准

1.高良姜水分不得过16.0%,总灰分不得过4.0%,含高良姜素不得少于0.70%。高良姜饮片水分不得过13.0%。

2.酒黄芩取黄芩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炒药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时,取出放凉。黄芩片每100kg用黄酒10kg。

3.黄芩炭取黄芩片置炒药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黑褐色时,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晾透。

饮片性状

       黄芩为类圆形或不规则的薄片,直径0.5~2cm,表面黄色,中间有红棕色的圆心,有的中央呈黯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状,周边棕黄色或深黄色,质脆易断,气微,味苦。酒黄芩,形如黄芩片,棕黄色,略有酒气。黄芩炭,形如黄芩片,黑褐色,有焦炭气。

炮制目的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经、胆经、脾经、大肠经、小肠经。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作用。

生黄芩性味苦寒,其清热泻火力强,多用于热病、湿温、黄疸、泻痢和痈疽疔疖。酒黄芩借酒性升散,引药入血分,并可向上升腾和外行,治疗目赤肿痛,瘀血壅盛,上部积血失血,上焦肺热咳嗽;同时,因酒性大热,可缓黄芩苦寒之性,以免损伤脾阳,导致腹痛。黄芩炭,具清热止血功能,多用于吐血、衄血。

应用选择

1.生用

(1)热病:常与黄连、栀子等同用,能增强清热泻火解毒作用,用于热病壮热心烦,甚至神昏谵语者。

(2)湿温:常与滑石、通草、白蔻仁等渗利化湿药同用,可治湿温发热,胸闷,苔腻之证,如黄芩滑石汤(《条辨》)。

(3)黄疸:常与栀子、龙胆草同用,可增强清肝泻火功效,治疗湿热黄疸,如栀子散(《圣惠方》)。

2.制用

(1)酒黄芩

①上焦热毒:常与牛蒡子、连翘、薄荷、板蓝根等同用,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作用,可治大头瘟,如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配伍川芎、白芷,可治风热上攻,及头风热痛,如秘方茶调散(《赤水玄珠》)。

②肺热咳嗽:常配伍杏仁、桔梗、枳壳、栀子等,具有清肺利气作用,可治肺热咳嗽,里实便秘。如黄芩泻肺汤(《张氏医通》)。

(2)黄芩炭

①吐血、衄血:常与荷叶炭、棕榈炭、藕节炭、白茅根炭、生地炭等同用,能增强清热止血作用,可用于邪热伤络,血不循经之吐血、衄血,如荷叶丸(《处方集》)。

②血崩:常与当归、生地、阿胶、椿根皮等同用,具清热凉血,固经止血作用,可用于崩中漏下,血色深红等,如聚金丸(《临床常用中药手册》)。

 

标签:
高良姜炮制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热门新闻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