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炮制 > 正文

蒺藜的炮制方法及炮制目的

2016-09-22 15:42:02    来源:网络转载

       【药材来源蒺藜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古代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单蒸干燥后去刺再用酒拌蒸(《雷公》)的方法。唐代用烧灰(《千金》)和熬(炒)(《外台》)的炮制方法。此后,炒法为历代常用。宋代又有酒炒(《总录》)、单蒸干燥后再用酒拌蒸(《局方》)、火炮(《急救》)等法。明代亦有“酒炒去刺”(《必读》)的方法。清代除酒蒸、酒炒外,还有酒浸焙焦(《逢原》),人乳拌蒸、鸡子清炒、当归汁煮《得配》)和醋炒(《治裁》)等法。明、清两代还有一些有关炮制作用的论述。

现代炮制方法

1.蒺藜: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炒蒺藜:取净蒺藜,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碾去刺,筛去刺屑。用时捣碎。

饮片性状】蒺藜呈放射状五棱形(5个分果瓣组成),直径6~10mm;分果瓣呈斧状,长3~6mm,背部黄绿色,隆起,有纵棱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两侧面粗糙,有网纹,灰白色;质坚硬;无臭,味苦、辛。炒蒺藜无刺,表面微黄色。

质量标准】蒺藜水分不得过9.0%,总灰分不得过12.0%。

炮制目的】蒺藜味苦、辛,性微温。归肝经。具有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的功能。

生品味辛,其性开散,能散肝经风邪。常用于风热瘙痒,风热目赤,白癜风等。炒蒺藜常用。炒后辛散之性减弱,长于平肝潜阳,开郁散结,多用于肝阳头痛、眩晕,肝郁胸胁疼痛,乳汁不通;亦用于肾虚风热的目赤昏暗。

 

标签:
蒺藜炮制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热门新闻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