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基因+”或成药企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03-21 00:00:0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中国的药企面临着专利缺乏、创新乏力的困境。国内大部分的药企不具备开发新药的能力。据中国产业洞察网调研数据显示,在中国药品市场,等级医院占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其中的城市医院占到了等级医院78%以上的份额,药店占到药品市场18.5%的市场份额,其中网上药店占药店份额的0.3%。

“基因+”或成药企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因+”或成药企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药物是为人类而生存,不是为追求利润而制造的。只要坚守这一信念,利润必将随之而来。” — 默沙东公司创始人乔治·W·默克。

GEN网站公布了2015年市值最高的10家制药公司。从进入第一梯队的全球制药公司来看,对生物技术公司的收购布局越来越频繁,而作为生物技术公司里面的“当红小生”基因公司,受到的关注是毋庸置疑的。

从GEN网站公布的生物技术公司市值Top25的榜单来看,生物技术公司的市场份额在急剧的上升,这也无怪于制药公司对其独有的青睐。

据统计,2015年国内医疗行业截止到8月底,仅医药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就已有300多起,超越2014年全年的238起,交易额达1000亿元。如今中国的医疗市场面临着市场改革、医疗改革等政策的影响,众多药企背后的投资基金都迫切着让其投资的企业成为这一个领域的领头羊,鲨鱼和螃蟹们显然都在发力。

进入2015年,“精准医疗”已经被医疗行业里面的企业当作了提升逼格的概念炒作起来。基因检测作为精准医疗的入口,除了在资本市场上让传统的药企巨头们趋之若鹜,在政策的推动下也给地方政府带来了一个提高政绩的王牌。下面让我们先来回顾过去一年国内药企收购基因公司的几个事件。

2014年10月

乐普医疗并购北京爱普益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拥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分子诊断及基因检测的高端技术能力。北京爱普益医学检验中心是第一家北京市卫生局批准成立的省级医学独立实验室,创立于2007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医学检验、医学病理及科研服务等以第三方健康检验为主的科技服务型企业。

2014年11月11日

仟源医药宣布将使用自有资金购买杭州恩氏基因技术发展有限公司80%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成为恩氏基因的控股股东。恩氏基因系一家以基因制备技术和人体环境检测技术为核心,以孕环境检测和婴儿基因保存为主营业务的科技型企业。

2015年1月9日

迪安诊断与杭州博圣生物技术签署了《股权转让并增资协议》,累计使用自筹资金2.5亿元对博圣生物进行股权转让和增资,使其持有博圣生物股权的比例为25%。杭州博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很低调的公司,专业从事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和产前诊断等优生遗传的科技型实体。迪安诊断是一家以提供诊断服务外包为核心业务的独立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机构,其董事长陈海斌当年从复星医药创始团队离开创办迪安诊断,随后深圳证交所上市进入药企队列,市值已达180亿元。

2015年1月20日

千山药机发布公告称,拟使用自有资金向上海一家基因公司申友增资不超过6000万元人民币,取得上海申友51%以上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上海申友的核心科研团队是由中科院院士、分子生物学家赵国屏领衔,赵国屏院士现任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早在2014年,千山药机就完成对另一家基因公司宏灏基因近6000万的增资,取得宏灏基因53%股权。据了解,宏灏基因的核心科研团队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领衔。这两次出手,让千山药机在基因检测领域拥有周宏灏与赵国屏两位院士领衔的团队,迅速完成“基因+”的技术布局。

2015年8月2日

绿叶制药母公司绿叶集团宣布以3000万美元收购新加坡基因测序公司Vela Diagnostics。绿叶集团目前以健康领域投资和产业发展为核心业务,拥有绿叶制药、绿叶医疗和绿叶投资三个业务板块。Vela Diagnostics成立于2011年,是集分子诊断工作流解决方案的全球提供商,总部与绿叶制药均位于新加坡。在PCR和NGS为主的分子诊断领域,Vela Diagnostics已通过27项欧盟和19项澳大利亚相关认证,居于行业领先地位。

2015年9月7日

汤臣倍健发布公告,以自有资金8760万元投资上海凡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持有19.0435%股权,完成“基因+”的市场布局。凡迪生物是一家总部位于张江高科的生物高新企业,公司产品包括孕安迪无创产前胎儿DNA检测、叶酸代谢障碍遗传分析、单基因病遗传分析和二代测序科技服务。

国外药企巨头在收购基因公司方面显然出手更犀利一些,以罗氏为例:

2015年1月,罗氏集团出资10.4亿美元收购美国Foundation Medicine公司56%的股份。1896年创建的罗氏,是世界上最大的药品研发和疾病诊断创新公司,也是抗肿瘤领域的领导者。FoundationMedicine利用基因诊断,为肿瘤患者确定最精准的治疗方案,曾经拿到Google Ventures 和 BillGates 贡献的 1 亿美元融资。罗氏除此以外,还将一系列的基因公司收归麾下:德国的转化肿瘤学和基因组学公司Signature Diagnostics,美国的基因组分析公司BinaTechnologies,基因泰克(Genentech)公司,Genia Technologies公司和Seragon Pharmaceuticals公司等。

从药品市场的分布和国内药企的格局来看,这个市场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在未来3-5年内会在销售和资本运作上面有快速的增长,但是在技术创新方面,“基因+”会成为药企在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方面重要的组成部分。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药企,核心的资源并不是药品研发和制造能力,而是不断的建立和维护已有的垄断专利。从药企的发展历程来看,基本上是这样的套路:从大学等科研机构和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寻找有前途的产品,然后去注册专利或签下专利使用权,组织临床试验,谋求FDA(在国内则是SFDA)批准,然后凭借强大的销售机器将其转化为收入流。自此以后,药企会尽其所能通过各种手段来延长专利和垄断权。

正是这样的扭曲模式,造就了药企的自我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能力慢慢的丧失,通过走上“互联网+”之路只能让药企将其部署在销售转化的位置上,整合“基因+”却可以让药企在最上游的研发阶段找到转型的机会。然而,“基因+”不仅仅只是基因检测,这里还有对基因专利和基因大数据的布局。从九十年代开始,药企对基因公司的追逐就没有停止过,基因公司自身在基因行业中的战争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标签:
医药行业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