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医院发错药 围观者不宜借题发挥转移话题

2016-12-15 00:00:00    来源:中国制药网

据悉,近日上海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错将打胎药“米非司酮”当保胎药发给一名孕妇使用,两个月后这名患者流产,从而引发了医疗纠纷。医院方面解释,发药是按“三查七对”流程核发,发错药是新入职护士对药物敏感性不强所致。

医院发错药 围观者不宜借题发挥转移话题

笔者发现,包括一些医生在内的部分围观者,将事件关注点集中在“孕妇意外流产是否与米非司酮有关”,并延伸到对医生执业环境、无良医闹及恶性伤医等方面进行激烈声讨。这显然有点借题发挥。

笔者认为,涉事医院提到的“三查七对”原则,应该是医生发出处方后,药房、护士长及当值护士应对需要药物种类、剂量与处方进行逐一核对,并且其中可能有相互核对及签字核发的严谨流程,但是在这层层严密的检查措施下,最后仍发错药给患者,这很明显不只是发药护士一个人的问题,整条核查链上涉及的责任人均与此脱不了关系。

虽然,“孕妇流产与错服米非司酮是否有关”需要等医疗事故鉴定结果,但毫无疑问,“发错药”带来了孕妇后续两个月保胎治疗。如何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错误,才是业内医疗工作者应该探讨的方面,而非以此“借题发挥”,无意甚至有意去转移或回避话题。

近年来,各种不实报道、恶性伤医及无良医闹等负面事件,使得医疗界人士在舆论中“抱团取暖”,通过集体及网络大V的力量,在舆论上通过自身专业知识还原事件真相,抗击舆论暴力,并力求让大众更加认识医生真实的生存状态,乃至推动法律和规章维护医生群体的合法权益。不过,“抱团取暖”应是建立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上,而不是在群体中真出现错误时,无意或有意用“群体力量”去“转移视线”,这不仅违背了“抱团取暖”的初衷,也是一种“舆论暴力”。

标签:
发错药医患关系出药流程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