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同仁堂等中药企产品质量问题频发 根在违法成本太低?

2017-03-03 17:58:53    来源:界面新闻

日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公告称,经药品检验机构检验,46家企业生产的54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这其中,光板蓝根这一品类就有28批次不合格。

此前,堪称中药材行业标杆的同仁堂也遭遇了质量危机。有媒体报道出该公司短短一年时间里六登质检黑榜,涉及生产的相关产品抽验结果不合格、销售劣药等。

中药材产品登黑榜事件最近时有发生,这体现出了我国中药材市场应好好把把药品安全质量关。

同仁堂等中药企产品质量问题频发 根在违法成本太低?

多批次板蓝根不合格

国家食药监总局日前对外公布称,经青岛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等4家药品检验机构检验,标示为上海华鹰药业、安徽省金芙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46家企业生产的54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

在这54种中药饮片中,有28批次是板蓝根。不合格现象具体表现为性状、含量测定、二氧化硫残留量等项目,其中“二氧化硫超标”这一项目占大多数。紧接着,相关省、区、市的食药监局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要求企业暂停销售使用并召回产品,进行相关整改。

板蓝根是中药的一种,因药剂形式不同,板蓝根一般分为熬制后才能喝的饮片和成药。成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板蓝根冲剂,这两种形式的成分都是板蓝根。

此次曝光的28种板蓝根都是饮片型,是熬制之后才可以饮用的。2003年“非典”时期,板蓝根被冠以“能预防非典的万能神药”之称而被大范围哄抢,药价也随之翻了几番。

有医生指出,中药材在粗加工的过程中,会使用硫磺熏蒸的方式来防止药材发霉,进行防腐和干燥。若滥用或过度使用这种方法,就会使得药材二氧化硫含量超标,进而造成服用者过敏、腹泻、呼吸困难、脑部及其他组织损伤等。

真假同仁堂之争

更早之前,作为中药材行业标杆的同仁堂遭遇了质量信任危机,甚至有媒体报道该公司一年六次登上质检黑榜等等。

但在2月18日,上市公司同仁堂发布澄清公告:传闻中所涉及的“熟地黄”、“骨碎补”、“炙甘草”等为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公司生产和销售。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公司为公司控股股东,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北京同仁堂药材参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本公司未生产该类饮片产品。

上市公司同仁堂坚称自己一直秉承“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对中药材质量严格把关,决不会拿医药产品质量开玩笑。

其实,不管事实的真相究竟是怎样,药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了比食品质量安全还备受关注的焦点。因为一旦药品质量出现问题,轻则疗效不佳,患者多花冤枉钱,重则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势利导,中药材行业洗牌在即

近年来,中医药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有资料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医药出口154个国家和地区。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尼均是中药出口的目标市场,美国也跃居中药出口市场的第三顺位。然而,伴随着中医中药走向国际化的却是中药材质量安全检查频出漏洞。

有专业人士分析道,多数中药原材料都是从一些大中药材市场批发而来的。中药材频频爆出质量问题,当地药材市场监管部门却发现不了,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人怀疑其中地方保护主义是不是起了一部分作用。

除地方保护主义外,企业违法成本太低也是造成中药材产品频爆质量安全问题的首要原因。“一边是发现质量问题后做出没收惩罚或者罚款10万元的处罚制度,一边是高达1000万元的利润诱惑,两厢对比,怎么会有效阻止此种事情的发生?”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我国对中药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政策也越来越明晰。现在不少大企业开始瞄准“绿色初加工”,利用先进技术优势打造绿色新产品,利用规模优势降低技术成本。在这一趋势下,优质且有一定价格竞争力的中药材将会逐渐增多。

随着市场认可度的逐步提升,优质优价的中药材价格体系将有望建立。这途中,不随趋势跟进的小企业就很有可能会在行业洗牌中消失。

 

标签:
中医药监管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